從小是B型肝炎帶原的趙先生,今年30多歲,長期在胃腸肝膽科門診追蹤,肝功能正常,超音波也沒有看到肝臟病變,今年公司健檢發現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陰性,讓他不禁好奇B型肝炎是否已經痊癒?不用再追蹤?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B型肝炎是因為B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臟造成的,但是感染之後不一定會像感冒或腸胃炎在幾天內造成症狀,大多是慢性感染,在血液中可以驗到B型肝炎表面抗原。傳染途徑為血液、體液傳染或是生產時由媽媽傳染給小孩。

B型肝炎表面抗原陰陽變?

康本初解釋,血液中驗到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為表面抗原陽性,患者又稱帶原者。在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下,表面抗原是有可能消失,即為表面抗原陰性,可用功能性痊癒(functional cure)來形容這種狀態。這時肝臟內可能還是有B型肝炎病毒,只是屈居下風,當免疫力變差時,表面抗原有可能復陽,重新在血液裡驗到。因此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陰性,還是有可能是B型肝炎患者。

 常見與B型肝炎相關的檢驗有三種:(1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為B型肝炎帶原者。(2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呈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有保護力不怕感染B型肝炎病毒。(3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呈陽性表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

感染B型肝炎有何影響?

康本初說,帶原者在病毒量上升、肝功能異常時,應積極治療,引免併發慢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病毒量低的帶原者,肝臟尚未出現病變,沒有明顯不適症狀,但能傳染他人,因此要注意與他人的體液或血液接觸。

康本初提醒,B型肝炎帶原者即使B型肝炎表面抗原後來檢驗變為陰性,仍應定期追蹤肝功能及超音波。沒有病史,但有肝炎、肝硬化、肝癌家族史者,應至腸胃肝膽科門診,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抽血檢驗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或是其他肝臟的檢查。

B型肝炎帶原者日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都會增加,不可輕忽。目前國健署有提供45-79歲民眾(原住民40-79歲),終身一次B型肝炎篩檢服務,不清楚自己是否有感染的民眾,可至合約醫療院所篩檢,了解自身身體情況。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專家點名「6類飲食」超傷肝! 碳酸飲料、維生素A都是大地雷
·營養師最推護肝排毒「4大類食物」!  咖啡、巧克力上榜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