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長聖表示,「幻震」是即使沒有地震,也仿佛感受到地震搖晃,國外研究發現震災後PTSD患者身上常有這樣的「幻震」,呼籲民眾掌握「安靜能繫望」心理創傷照護5字訣。
陳長聖表示,幻震(phantom earthquake),或可翻譯為地震幻覺:即使沒有地震,也仿佛感受到地震搖晃,以為地板在搖、或以為自己在晃動、頭暈。這可能是本體感覺的幻覺(hallucination),也可能是前庭平衡系統失衡,也可能是緊繃情緒加上身體的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大腦錯覺(misperception)。在某些國外研究報告中,震災後PTSD患者身上常有這樣的「幻震」。
高達4成患者會出現幻震
心臟科醫師劉中平曾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大地震之後,高達4成的患者,會感覺假性地震的發生。可能是因人體的平衡系統和周邊的感覺受器,被地震造成影響,在沒有地震的時候產生瞬間失衡的情況。也有研究顯示,大腦的皮質功能在大地震之後,也會產生改變,導致地震後的暈眩和突發性震顫的情況。目前好發在女性、高齡,還有居住樓層較高者。
陳長聖表示,如果感受到幻震,保持眼睛睜開,觀看周圍的環境,比如說水杯的水面,或是天花板的懸掛物,來核對是否真有地震。確認安全後,可以和緩且深深的呼吸,進行自我對話,提醒自己:「我現在是安全的!」動動身體,喝杯水,嘗試去感受自己的腳穩穩地踏在地上。
他呼籲民眾確認安全、深呼吸或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平靜、做一些自己還能掌握的事情,例如整理家裡、聯絡心愛重要的人共享連結、知道未來仍是有盼望的。震盪期間,大家各自好好照顧自己,找到內在和身邊的資源滋養自己。祈願震後大家無論在身體上或心靈上都能平安。
「安靜能繫望」 心理創傷照護5字訣
根據憂鬱症防治協會資料指出,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於2007年綜合許多國際災難創傷心理的專家共識,提出了「安、靜、能、繫、望」5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在2016年台南地震、2018年花蓮地震後都曾做為災民安心調適介入的參考:
安(safety):
促進安全。不論在居家或醫院單位隔離,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戴口罩、勤洗手,健康的監控與適當注意,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靜(calming):
促進平靜鎮定。好好的深呼吸、放鬆、休息、睡覺,調適自己的情緒與正面思考。
能(efficacy):
提升效能感。即便是在隔離的環境,仍是有些是自己可掌握的。滑滑手機、看看書、做做運動甚至寫下心得與日記,安排作息適當轉移,找回自我控制感。
繫(connectedness):
促進聯繫。「隔離」不代表與外界失去聯繫。被隔離的民眾仍可利用現在網路與電子媒體的方便,留心各種關於疫情的訊息,利用視訊與電話,維持與外界的溝通。會覺得自己並不孤單、並不是被放棄,也得到紓解與支持。
望(instilling hope):
灌注希望。跳開負面的思考,保持正向的希望。不要只注意負面的資訊與報導,相信自己與醫療人員。自我勉勵打氣,不要放棄希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好像在搖」地震還是頭暈? 醫提「5個小方法」緩解不安情緒:聽音樂也行
·明明沒地震,卻一直覺得在搖?醫曝原因 教你4招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