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不用大費周章就能進行骨髓捐贈了,甚至超過九成可以經過從手臂抽取周邊血進行捐贈。但即使如此,根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統計,資料庫中的現存數據已經逐漸高齡化,招募年輕捐贈者的速度趕不上老化速度,且拒捐率高達五成。

因此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尋求新世代的創意,與輔大廣告27屆學生進行產學合作,希望藉由年輕的想法與創意,改善民眾對驗血建檔與骨髓捐贈的錯誤印象。

捐骨髓跟捐血一樣,真的嗎?

許多血液疾病病患需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康復,礙於病患與捐贈者的人類白血球抗原需要相符才能進行移植,因此仍有許多病患因為尚未尋得合適的捐贈者,無法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配對的機率很低。隨著醫學演進,造血幹細胞的收集方式,除了骨髓捐贈,也發展出了「周邊血幹細胞」捐贈技術,只要捲起袖子,從手臂抽取周邊血幹細胞即可完成捐贈。

而「驗血建檔」其實就是造血幹細胞捐贈的第一步,只需要手臂抽血10cc,即可檢驗人類白血球抗原在資料庫中完成建檔,讓有需要的病患可以進行配對。你一定聽過「捐血一袋,救人一命」,捐贈造血幹細胞,同樣也能點亮許多血癌等70幾種疾病病友的生命。

骨髓捐贈要從脊椎開刀?

不過,簡單且具公益價值的驗血建檔活動,卻礙於迷思及謠言相傳,讓許多人不願意進一步了解此議題。根據輔大廣告系學生質化及量化調查,近五成18-30歲民眾雖聽過「驗血建檔」或「骨髓捐贈」,但多數對於其中流程不甚熟悉,許多民眾質疑「驗血建檔應該很麻煩吧?」「好像要從脊椎開刀」「應該對身體傷害很大」等等。

不正確的議題認知,也變相導致慈濟骨髓資料庫遲遲等不到「新血」加入建檔,資料庫中18-30歲的血液檢驗配型資料僅佔8.8%,又因為適捐年齡限制,必須逐年淘汰超過55歲以上的建檔資料,加上平均十萬分之一的配對機率,讓病患重獲新生的機會更加渺茫。

錯誤傳聞無所遁形

輔大廣告第27屆畢製小組,以「迷思」為創意主軸,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設計了一系列的創意活動,將許多人對於骨髓捐贈、造血幹細胞捐贈及驗血建檔的誤會及迷思具象化為五隻迷思鬼,暗喻被迷思覆蓋的驗血建檔議題,對民眾而言就像謠傳的鬼故事,令人感到抗拒、害怕。

透過兩期活動「才不是那樣」及「其實是這樣」,藉由一系列的社群貼文及影音廣告等宣傳操作,而他們也將在四月進行實體展覽,希望可以透過實際接觸群眾,破除迷思、傳達正確觀念,希望告訴大家「幹細胞才不是那樣」,其實驗血建檔也沒有你想像中的恐怖啦!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什麼症狀都沒有」卻罹癌? 「身體6大意想不到警訊」曝:盜汗、皮膚癢上榜
·不明原因發小心是罹癌!醫教你判斷「癌症、感染、免疫系統表現」 散熱準則曝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