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狂燒,到底「米酵菌酸」從何而來,引發外界關注!其中一名桃園的受害個案回憶說,他吃到的粿仔條不但整盤顏色很黑、很重,第一口吃下去更讓他覺得醬料非常苦,對比粿仔條反而沒什麼味道,這也讓外界懷疑,醬料是否有問題?另外,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更直言,重點要注意店內的椰子製品。

醬料疑元凶!衛生局全面追查8家供貨商、10項醬料製品

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一位住桃園的民眾疑似因為吃了招牌炒粿條,中毒住院,他回憶當時整盤炒粿條顏色很黑、很重,第一口吃下去就覺得醬料非常苦,可是粿仔條本身卻沒什麼味道,結果吃完沒多久,就出現噁心、嘔吐症狀,隔天還住進加護病房。

民眾吃了炒粿條覺得醬料很苦、粿條沒味道。圖/台視新聞

這讓曾經擔任過醫師的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直呼不尋常,因為只有變質時才會變苦,但很少人懷疑醬料可能有問題。

桃園副市長稱醬料變質才會苦,懷疑醬料有問題。圖/台視新聞

王明鉅認為,第一口吃下去就覺得味道很苦,但是民眾因為很貴還是把它通通吃完,原因可能不出在粿仔條,而出在餐廳所使用的各種配料醬料。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則說,醬料這種混合的食材放在一起,裡面必然有發酵的成分,像是醬油。

只是目前包括醬油還有老抽,都沒有驗出米酵菌酸,而其他佐料則還在檢驗中,北市衛生局也全面追查,寶林使用來自8家供貨商提供的10項醬料製品。

衛福部針對醬料進行調查檢驗。圖/台視新聞

米酵菌酸生長條件嚴苛 醫:注意椰子製品

還有專家表示,由於米酵菌酸生長條件相當苛刻,過往最多被發現出現在椰漿、椰奶、椰子油上,另外配料「黑木耳」也值得懷疑。

毒物專家認為椰子製品、黑木耳也值得懷疑。圖/台視新聞

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像木耳或者黑木耳這種沒有發酵,但是泡置過久,因為它裡面還有一些叫作脂肪酸,也比較容易有這個機會去長;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也說,最可能其實還是回到它的名字,叫「椰毒假單胞菌」,所以要去把椰漿、椰奶、椰子粉通通驗一遍,這個比較有機會會中獎。

而民眾想要避免食物遭到米酵菌酸汙染,專家指出,可以加入鹽或醋,也有研究發現,在初期菌量少時,使用大蒜粉、薑黃等香料,也能抑制米酵菌酸形成,更建議可以吃純粹的米飯、地瓜,不是米粉、麵條等再製品,也有醫師建議,要把食材分裝保存、現做現吃,也別忘了「低溫保存」,才能吃得安心。

可加鹽、醋或使用香料抑制米酵菌酸形成。圖/台視新聞

台北/魏于恬、余苓瑀 責任編輯/張碧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