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們迎接寶寶後關卡不少,現今社會大多鼓勵女性哺餵母乳,然而,餵母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乳腺阻塞、乳頭因為寶寶含乳不正確有破皮導致細菌入侵,或者是錯誤的乳房按摩,都可能會造成乳腺炎。乳腺炎常見症狀包含單側乳房可觸及硬塊、按壓疼痛、膚表紅腫發熱,甚至進一步會發燒或造成乳房附近的淋巴結腫大,若不趕緊治療還可能會形成膿瘍。

乳腺炎與肝胃相關 穴位按摩搭配茶飲有助疏通

乳腺炎在中醫典籍中稱之為「乳癰」,以經絡走向來說,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乳房屬足陽明胃經,病因通常和肝氣鬱結、胃熱雍盛有關。產後許多婦女因為身體變化很大,同時睡眠也無法充足,導致心情鬱悶形成肝氣鬱結,若又加上親餵不順利或擠出排空不暢,就可能會使得乳汁淤積成塊。

此外,部分產後婦女可能未注意飲食,吃到比較多高油高脂的食物或吃得太補,形成胃熱壅盛,乳汁就會變得較為濃稠,也容易形成硬塊導致阻塞。康涵菁中醫師說明,中醫治療上多用疏肝理氣或是清理胃熱,搭配通乳散結的方法,若為輕度阻塞,可使用柴胡疏肝湯加以治療,而如為已阻塞化膿者,則可使用托裡消毒散或是十味敗毒散,另外,可視情況加上蒲公英、瓜簍實、牛蒡子、路路通和王不留行等單位藥,或是搭配芒硝外敷幫助消腫。

西醫治療方面針對輕微的乳腺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嚴重的話需要開刀將膿引流出來,而中醫針對患者初起乳房出現小硬塊,則會透過按摩穴位或服用茶飲,幫助乳腺保持暢通,康涵菁中醫師建議民眾可自行按壓太衝穴、膻中穴跟少澤穴這3大穴位。太衝穴屬肝經穴位,位於第1、2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具有疏肝理氣、消除乳房鬱結的功效;膻中穴屬任脈穴位,位於身體正中線兩乳中間,可緩解胸悶胸痛與疏通乳腺;少澤穴屬小腸經的井穴,位於小指指甲角尺側1分處,可快速減輕乳房脹痛與發炎。

除了可透過服用中藥與按摩穴道,緩解乳房脹痛與發炎等症狀外,各位媽媽們不妨也可透過飲用通乳散結茶,改善相關症狀,以下為其所需材料、作法、常見功效與禁忌:

▸通乳散結茶

1、材料:蒲公英30g、青皮12g、浙貝母12g。

2、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以清水煎煮後放溫涼服用。

3、功效:蒲公英入肝經及胃經,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结之功,配合青皮和浙貝母可達疏鬱通乳的作用。

4、禁忌:若後續仍需哺乳不可久服,否則容易退奶。

預防乳房阻塞飲食要注意 心情放鬆很重要

要預防乳腺炎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防止乳腺阻塞,除了應定時排空乳汁外,平常不要穿太緊繃的內衣,哺乳前可先稍微活動肩頸,不僅可放鬆肌肉,也能夠緩和情緒,並且可聆聽輕巧的音樂,有助保持心情的愉悅。此外,開始親餵前需注意乳房及手部的清潔,同時也要留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以及其含乳是否正確避免拉扯或啃咬,以防細菌侵入。

當乳房出現小硬塊時,可先以手擠奶排出前緣乳汁後,再輕輕推按硬塊,採取由外往中心的方向。若是皮膚脹痛明顯時,則可在哺乳或擠奶後冷敷乳房,不過,要小心避開乳頭乳暈處,以免降低噴乳反射,另可請教醫師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親餵寶寶,也能快速疏通阻塞的乳腺。

飲食方面除了應避開高油脂食物外,倘若已出現硬塊塞奶,還需先減少像是黑麥汁、花生豬腳、豆漿等發奶食物的攝取量,另外,也可適當補充卵磷脂,並且多喝水,幫助乳化脂肪酸,降低母乳濃稠度,若乳腺發炎較為厲害,也須避免吃得過於滋補,以及避開辛辣物和酒類。康涵菁中醫師提醒,假使乳房腫塊仍持續不消,甚至擴大範圍,並且出現疼痛難耐及發燒,建議應及早就醫為佳。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產後乳房腫痛是「乳腺炎or石頭奶」? 醫教「1關鍵」辨別 這樣做有效移除奶水
哺乳母奶吃什麼可以發乳? 營養師揭「這些食物」讓奶水源源不絕:花生豬腳、熱鮮奶紅茶上榜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