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憂鬱症的診斷,目前多是透過專科醫師臨床會談評估,評估其情緒狀態、行為和思維模式,可能會使用結構化的問卷或量表,來評估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例如憂鬱症篩檢問卷(PHQ-9)或貝克憂鬱症量表(BDI)等,再加上臨床心理師的心理測驗。

初步透過臨床會談評估

由於會談結果多是患者的主觀描述,有時候可能並不是非常精準,因此,由台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劉益宏率領團隊,以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出智能腦波輔助診斷系統,透過測量腦波來客觀診斷憂鬱症。

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國防醫學院臨床教授、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明,人類對話、睡覺或思考時,腦部皆呈現出不同波段的活動,舉例來說,憂鬱症患者的大腦前額葉,關於思考、判斷等功能比較下降,藉由腦波測量可以看出此時情緒是否較為低落,可做為臨床上客觀的檢測工具。

AI輔助腦波測量,猶如大腦測謊器

這種由AI輔助的壓力性腦波測量評估系統,藉由測量患者腦波的活動,搭配憂鬱症篩檢問卷量表,兩者來做對比。比如說有些患者腦部活動是不好的,但他主觀是好的,也就是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很多男性屬於這種情緒壓抑型;另一種則是無病呻吟型的患者,主觀意識非常不好,但腦波測下來卻是健康的,必須正確引導這類患者,盡量不放陷在負面狀態中。還有一種人,主觀意識是中度的,腦波評估也是中度,此時,就須注意可能有一些潛在的情緒障礙,得從生理、心理和環境去了解、處理並治癒。

壓力性腦波測量評估系統收集了腦波的大數據,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處理腦波信號之後,利用AI演算法進行分析,透過記錄90秒腦波訊號並加以分析,進而提供客觀可量化的壓力評估指標,以及直觀的壓力數據分布圖。能幫助醫師精確診斷之外,也提高患者信任度及服藥的順從性;尤其適合經常感到孤獨的老人家以及A型性格的人。

治療方式多元化,完整療程是關鍵

由於憂鬱症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因素,並牽涉到腦中的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所以,可透過相關藥物來治療,幫助平衡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減輕憂鬱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要有完整6個月的療程。

此外,憂鬱症的可能性因人而異,有些人習慣負面、災難性思考,或要求完美的A型人格,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認知是否有個性影響命運和健康,生理、心理互相影響,並做適當的行為調整,才能減輕憂鬱症狀。環境部分像是發生重大天災人禍、意外事件或家庭衝突,親屬的傾聽、陪伴和支持就顯得特別重要,可達到治癒或改善症狀的目的。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國際婦女節的今天,別忽略女性憂鬱問題,懷孕、更年期、婆媳關係都是原因,這種個性增加罹病風險
心靈重感冒,樂觀的人不會得憂鬱症?AI人工智慧能幫助確診,如同大腦的測謊器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