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佳靜教授(雙學位博士)、陳光耀教授(醫學博士)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1、皮膚發紅刺痛

常常發生在放射線治療第2到3週後,治療範圍內皮膚會發紅、刺痛,嚴重時還會如像被太陽曬傷般,一般在停止治療後數週內會恢復。

2、疲倦

一般會在治療中或治療後出現,一般認為是在健康細胞修復過程產生的。

3、噁心嘔吐

一般是出現於大照野放療的過程中,特別是腹腔大範圍的放療,放射線會對治療範圍內之腸道粘膜細胞有直接影響,例如食道、胃及大小腸等,所以會造成腸道的一些副作用,造成噁心、嘔吐的症狀。

4、腹瀉

由於腸胃道上皮對放射線的反應非常敏感,在腹腔放療後常會發生腸胃道發炎和細胞脫落,進而造成腸道過度蠕動,通常出現於治療2到3週後。 

5、掉髮

只有針對腦部腫瘤的全腦放療,當放射治療劑量大於 35 西弗(Sievert)才可能會掉頭髮。而放療的掉髮可能是可逆的,但也可能永久的,要視放射線劑量和毛囊受損的情況而定。 

6、頭痛

常發生在腦部放射治療,原因可能是腫瘤或治療引起的腦壓升高、腦部水腫或腦細胞的破壞。

7、吞嚥困難

在針對頸部或肺癌進行放療時可能會引發食道發炎,使食物通過時疼痛。而口腔及咽喉粘膜組織對放射線反應則比皮膚更為敏感,如果再加上食物的刺激物或合併感染,則可能會造成口腔粘膜透紅及黃色分泌物,甚至形成潰瘍,讓病患痛楚難忍。 

8、關節僵硬、抽筋

例如四肢骨骼或軟組織肉瘤,放射治療的部位經常會出現發炎反應,會有腫脹,甚至出現抽筋的狀況。

9、軟組織纖維化

放射線療法也容易造成病患皮膚、肌肉等軟組織的纖維化,讓身體摸起來像鐵板一樣失去彈性。

10、功能障礙

放射治療可能會引起女性病患沒有性趣,男性病患則可能因為心理因素或是器官破壞、神經阻斷而造成勃起障礙;而當女性病患陰道劑量大於 40 西弗(Sievert),會出現急性腫痛症狀。

放療的局部副作用比較於化療全身性的副作用是更趨於緩和。以上的副作用皆可以幹細胞營養素協助修復再生,由於化療的毒素殘留較多,更需要加強抗氧化植化素的協助排毒,腸道也需要益生菌的重整菌相生態。

因為在治療過程中身體感覺舒服了,對於癌友在治療過程中的康復會產生相當大的信心,但是療程仍然必須全程走完,因為癌細胞的頑強必須要用非常手段,需以專業醫師的建議進行適當治療。

【延伸閱讀】
藝人李玟生前罹乳癌,乳攝發現鈣化點是乳癌前兆?腫瘤科醫師提示處理步驟
臺灣年輕乳癌高歐美2倍!醫示警「外食1動作」不OK 影響荷爾蒙、增罹癌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