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桌的那位先生已經嘴脣發黑、無法呼吸…現場沒有插管器具,我只能緊急用龍蝦刀立刻先幫他氣切,待他恢復呼吸並且救護車到場後,再陪同到當地醫院繼續急救,還好救回來!」高禾醫院院長許庭源醫師提及10年前他帶妻子至峇里島出遊的深刻回憶,「原本這位先生跟我一樣吃大龍蝦,沒想到過敏造成喉頭水腫阻塞呼吸道,這一行10人聚餐不僅中斷還差點出人命。呼籲慢性蕁麻疹的病人出國旅遊,一定要帶藥,而且每天吃!」

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週以上,即為慢性蕁麻疹,臨床上反覆發作的原因可分為三大類,包括過敏、自體免疫及不明原因。許庭源指出,「過敏」可以透過驗血確認有沒有特異性的IgE抗體,無論食物過敏原(如:蛋、奶或特定食物)或空氣過敏原(如:塵蟎、貓毛、狗毛或花粉等)只要能防止接觸,即可避免過敏症狀。

「曾有一患者求醫數年看過10個以上醫師仍無法改善,求助我們團隊後,我請他拍下居家環境,才發現他家種蒜頭,收成後就拿回家儲放,經抽血確認患者竟然對蒜頭過敏,也因此他搬家不再『裝蒜』後,蕁麻疹就好了!」

蕁麻疹復發風險大增 出遊品質受影響

疫情開放後,國外旅遊亦快速成長,許庭源指出,旅遊即是環境的劇烈改變,蕁麻疹發作的機率確實會比較高,例如:對塵蟎過敏者,到了日本、美國等較乾燥的地方,蕁麻疹緩解,但一回到中正機場就復發了,並且出遊若是住到較老舊的旅館,地毯較容易積塵或寢具床組有較多塵蟎。

另外,對特定食物過敏者,若是吃到了不新鮮海產、堅果,或者是一些大量的麵粉製品等,也都可能急性發作。此時若發作在皮膚,只會造成旅遊品質下降,但若發作在喉嚨部位,不僅可能須立即掛急診,甚至危及生命。

許庭源說明,抗組織胺分為第一代跟第二代,前者由於會造成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通常是急性期使用。而後者為長效,幾乎沒有嗜睡的副作用,並且長期使用安全性高,對肝、腎幾乎無副作用也不須調整劑量,尤其對於自助行的自駕族來說,選擇不嗜睡且不影響患者專注力、確保行車交通安全的抗組織胺,是很重要的。

研究證實,服用一顆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1小時內能迅速緩解過慢性蕁麻疹症狀,效果持續24小時,因此第二代長效型抗組織胺是治療首選。

「第一個月最好是每天持續用藥!」許庭源指出,由於長效型抗組織胺的基本原則就是起碼要用到3個半衰期,也就是至少要用3天以後,藥物在患者的血中濃度夠了,才有辦法讓蕁麻疹發作的次數慢慢減少,據統計,近23%的患者用藥遵從度不足,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復發,甚至發作才吃,都會因為血中濃度無法維持,反而難以良好控制。

人在外難就醫  三撇步預防蕁麻疹復發

慢性蕁麻疹患者出國期間想旅遊自保,許庭源建議三重點:「帶足藥、留藥盒、每晚吃」。無論是觀光或出國進修,相較急診費用或預防急性發作的考量,提醒患者行前尋求醫師處方,帶足量每天吃,安心出國;另外,若有需要攜帶比較多量的藥物過海關,建議請主治醫師開立英文處方箋證明,另建議勿裸裝,保留外盒顯示藥名,以避免過海關的麻煩,並且出國期間,每晚服用一顆長效性抗組織胺,維持血中一定的藥物濃度,可有效降低急性發作狀況。

許庭源提醒,慢性蕁麻疹是一個複雜的疾病,必須耐心透過病人與醫師長期合作,透過藥物治療控制,建議患者與醫師主動討論用藥選擇,以確保治療效果。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只吃海鮮會誘發蕁麻疹!醫揪「隱藏地雷」:很多人不知道 冰塊、冷空氣都中
出國玩「必備5大藥品」一次看!遊東南亞這2款很重要 帶上飛機方式曝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