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雖為國人發生率第一名,但非排名第一名得主要死亡癌症,主要原因是大腸癌從癌前病灶(腺瘤性瘜肉)到發展成癌症大約需要5至10年的時間,是一種只要提早發現,就可有相當不錯治癒機會的癌症。
大腸癌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國人最新癌症發生資料顯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為大腸癌,且已連續蟬聯數年居高不下。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近年來外在環境改變,加上國人的飲食習慣西化,使大腸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不少大腸癌患者到醫院就醫求診時,常已發展到晚期,往往因輕忽、沒積極篩檢而無法早點發現,錯失了最佳救治時間。
零期治癒率100% 定期篩檢及早揪出
目前大腸癌的治療都有相當不錯的治癒率,零期的治癒率幾乎是100%,第一期在術後也有90~95%的5年存活率;第二期與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分別約為80%與65%,而第4期則大幅降低僅10~20%。
梁程超提醒,要發現早期大腸癌病灶其實並不難,只要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就有機會幫助找出早期病灶。政府目前補助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可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檢查若有異狀,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若是腺瘤性的息肉將它切除後可以降低高達90%大腸癌的發生,另外透過糞便潛血檢查異常進而發現的大腸癌,有蠻大部分是屬於比較早期大腸癌,治癒率都比較高。
提前至40歲開始檢查 非一次就免除風險
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因此,建議50歲以上之民眾應該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或是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透過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若發現早期病灶(腺瘤性瘜肉),還可直接做切除。
梁程超強調,近年來大腸癌年輕化的比例逐漸增加,建議可提早至40歲開始為自己安排做大腸癌篩檢,而大腸篩檢並非做一次就可終生免除風險,也需定期接受大腸篩檢以便及早發現大腸息肉及大腸癌早期病灶,及早把握黃金治療時期。
【延伸閱讀】
.怎麼吃才不會得到大腸癌? 營養師揪「5大地雷飲食」釀禍:愛吃肉、缺鈣風險↑
.大腸鏡檢查正常,仍罹大腸癌? 專家揪「關鍵原因」:小心大腸間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