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金人需冒著致命危險,仍吸引無數熱血青年共創黃金傳奇
  • 在國民政府來台後進入煤礦榮景,卻因低油價政策產量減少
  • 台灣煤礦場相繼宣布停工,輝煌的黑金年代也正式成為歷史

翻開台灣百年礦業史,不能缺少的歷史一頁,是金瓜石的黃金歲月,和瑞芳的黑金盛世,台灣的採金全盛時期,是在日治時代,由於金瓜石不只有金礦,還有銅礦,因此在當年還被譽為是,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但隨著台灣光復,產金成本過高,開始發展出以銅養金的經營模式,後來國共內戰爆發,國民政府來台,金礦枯竭等因素下,台灣經濟發展轉為煤礦業,但在民國73年,發生一連三場重大煤礦災變,被喻為台灣礦業史上最黑暗的一年。

日治時期達開採巔峰 採金人打造黃金傳奇

金瓜石的黃金開採,最早得溯源到清朝,但是在日治時期,才達到開採巔峰,而且不只是黃金,隨著新礦脈的探勘,還發現了地底下硫砷銅礦,讓金瓜石從金銀山,一躍成金銀銅山,被譽為是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全盛時期,一年的產金量可達近3公噸,銅產量更多達1800多噸,其中位於本山山腰處,海拔約295公尺的本山五坑,因為腹地較為寬廣,方便人力與物資運送,可說是當時各坑道的轉接站。

地理位置優勢,讓本山五坑至今保存還相當完整,坑道內腐朽斑駁的排風管、鏽蝕的鋼骨、風化露出的岩盤,都是當年的開採痕跡,但淘金人討生活是拿命在搏;懷抱黃金夢的採金人,一不小心就可能魂斷巨石下,但僅管如此,還是吸引了無數熱血青年,天天冒著致命危險,追尋一夜致富,最多同時有近8萬人在此聚集,打造出金瓜石的黃金傳奇,甚至在1914年,還創下1875噸的最高紀錄,因此被冠上日本首一金礦山。但隨著台灣光復,後來國共內戰,國民政府來台,地表金礦礦脈枯竭,產金成本過高等因素下,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台灣的黑金歲月。

國民政府來台煤礦展榮景 討生活拿命在搏

位於猴硐的瑞三煤礦主坑道,不同於金瓜石產金,這裡蘊有豐富的煤礦脈,是台灣最大煤礦,岩層崩落引發的落盤,卻是當年所有礦工的夢魘之一。光著上身在又窄又小的坑道內,努力開鑿,黑亮煤塊崩落,煤渣瀰漫空氣中,沾黏著汗水,讓礦工全身都抹上了一層黑,不少煤層更因為厚度,只有30到60公分,礦工只能忍著刺痛,躺著工作。

台灣煤礦,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因為國防、交通、民生等高需求,進入煤礦榮景,儘管環境惡劣、高溫難受、暗無天日,但當時整個瑞芳,有80%的人口都為了餬口投身礦工,光是瑞三本礦廠員工就超過1500人,而全台更是有多達300多個礦坑,煤礦產量在1960年代,一年可以產出500萬公噸,更帶領台灣挺過1973年的石油危機,但之後卻也因為低油價政策,產量逐年減少。

昔日淚水汗水與榮耀 見證輝煌的黑金年代

1984年6月20日,土城海山煤礦插銷沒插好,造成臺車脫落撞擊高壓電引發塵爆,74人不幸罹難,但家屬都還沒走出喪痛,卻緊接著在7月10日,瑞芳煤山煤礦又因為空氣壓縮機故障引發火災。火勢濃煙,不只阻斷礦工逃生去路,也阻礙搜救進度,致命的一氧化碳,在坑道內竄流的結果,最終釀成103人命喪地底的慘劇,人為疏失,讓煤山煤礦災,變成了台灣礦業史上最大的礦災。

同年12月,三峽海山一坑,再度因為瓦斯洩漏爆炸,巨大爆炸威力,讓礦坑幾乎面目全非,礦工周宗魯是海山一坑礦災唯一生還者,但其他93名同伴逃不了死劫,連續三場災變,葬送270條人命。2000年,台灣最後四個煤礦場,相繼宣布停工後,輝煌的黑金年代,正式成為歷史。

在漆黑坑道中,靠雙手為台灣打造經濟奇蹟,每一個被煤屑抹黑的身影,儘管雖然隨著礦業沒落,已不復見,但坑道內,留下斑駁的鑿痕,都見證了當年的黑金盛世。台灣百年礦業史,儘管已經封存,但一群無名英雄的奉獻,不該被遺忘,藉著古老坑道遺址的保存,才得以留下昔日的淚水、汗水與榮耀。

台視新聞/陳詩雨 陳世忠  責任編輯/蔡彤立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