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WHO公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病人死亡率高達10%!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有部分病友因故中斷藥物的治療,加上近日因為氣溫的變化,而導致肺阻塞的惡化。醫師提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症包括憂鬱、肺癌、氣管擴張、高血壓、糖尿病、睡眠中止症、心血管疾病、肌肉無力、胃食道逆流、骨質疏鬆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抽菸為肺阻塞主因 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

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表示,造成肺阻塞的原因,第一名是抽菸,其它原因還有室內空氣污染、職業粉塵及室外空氣汙染等,其常見症狀包括「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和「呼吸困難」;若年紀大於40歲的病人具有肺阻塞典型症狀且有危險因子的暴露,建議接受肺功能檢查以確認是否罹患肺阻塞。

兩種測驗方式 評估「喘」問題

但要如何評估「喘」?林俊維指出,可透過改良呼吸困難指標(the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簡稱mMRC)或慢性阻塞性病人評量測試(COPD Assessment Test,簡稱CAT)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

mMRC分成0-4級,0級:劇烈運動才會呼吸困難;1級:平地快走或走小斜坡會呼吸短促、2級:平地走路因為喘而走得比同年齡的人慢或需要停下休息、3級:走路約100公尺就要停下來喘氣;4級:無法外出。

CAT則有八道題目,分別是詢問咳(咳嗽)、痰(痰量)、喘(在爬坡或爬一層樓梯喘的情形)、悶(胸悶)、限(居家活動是否受到限制)、出(是否有信心外出)、睡(是否睡得安穩)、活(是否活力旺盛),每題0-5分。建議定期用這些指標來評估呼吸狀態,若分數有顯著增加應盡快與醫師討論可能的原因,避免疾病急速惡化造成的不良事件。

治療肺阻塞 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有效控制

肺阻塞治療的目標,一是「減低症狀」-緩解症狀、改善運動耐受力、改善健康狀態;二是「降低風險」-預防疾病進程、預防及治療急性惡化、降低致死率。

林俊維說明,肺阻塞的非藥物治療包括流感/肺炎/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改善睡眠及營養、制定運動計畫、戒菸,症狀較嚴重的病患還可利用肺部復健及手術來改善症狀;藥物治療可幫助減緩症狀,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改善健康狀態與運動耐受力。而若採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兩者兼顧方能達到最佳的疾病控制。

延伸閱讀:
·她長年「煮飯、祭祖」罹肺癌! 醫揪「健康警訊」:愛吃臘腸、油炸香腸也危險
·奶油味、烘咖啡豆的味道真香!平常聞沒關係,但「這時候」千萬不要聞,否則容易傷肺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