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變小,根據研究,50歲過後大約以每年0.2-0.3%的速率萎縮,60-91歲會加速至0.5%,腦容量較小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執行功能(如反應、計畫)等。
失智症前驅期 造成因素多
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而過去亦有許多研究顯示,腦容量較大其認知能力也較佳,腦部也較健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劉建良主任表示,認知功能正常到失智症之間的時期稱為輕度認知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前驅期,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社區中篩檢出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有1/3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
(推薦閱讀:「 10個前期徵兆」區分老化or失智症! 重複問同樣問題、記錯日期小心了)
目前已知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因素很多,包含年紀(尤其65歲以上)、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中風、頭部外傷、吸菸、酒精和藥物濫用、憂鬱症病史、家族中有其他人罹患失智症、睡眠障礙、甲狀腺功能低下、營養素缺乏(如維生素B6、B12、葉酸)等,若罹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此階段仍有機會可逆,有些狀況或疾病及早發現並良好改善、善加治療後,是有可能恢復正常的。
(推薦閱讀:你吃的藥會引發失智風險? 專家曝「1成分、7款藥」需注意)
久坐不動、肥胖影響大腦 增失智症風險
此外,飲食不均加上久坐、不運動,都容易造成不健康的體位。劉建良提到, 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45-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一項危險因子;也有其他研究指出,中年肥胖會提升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其腦容量也較小。
2017年發表於《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一篇涉及約60萬人的研究發現,35-65歲的中年時期若體重達肥胖標準(BMI≧30),則會提高約33%未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而英國Loughborough大學2019年發表於《神經學》的研究也指出,肥胖(BMI≧30)且腰圍囤積較多腹部脂肪的人(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腦灰質體積較小,且40~70歲的人當中,BMI達到過重或肥胖,腦灰質也都較正常體位的人來得小。
(推薦閱讀:科學家公認改善失智6原則,每天喝2杯「這飲品」也可以)
劉建良指出,研究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肥胖及腹部肥胖的人也較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疾病可能影響大腦神經疾病及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到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
睡眠品質不佳 易增加認知障礙及憂鬱風險
睡眠與大腦的健康也息息相關!2018年發表於《睡眠藥物評論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佳、睡眠時間過多或過少、失眠等都會提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且認知功能也較差進而提高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罹患風險。
.睡太少(<5小時)
認知功能較差,特別是注意力、記憶和訊息處理。
與睡7-8小時的人相比,肥胖機率較高(男性高3.7倍、女性高2.3倍)、BMI、腰圍和體脂肪(特別是腹部脂肪)也都較高。
.睡太多(>10小時)
對心臟代謝因子(如血壓、胰島素阻抗等)及心血管有不利影響,進而影響認知功能。
與睡7-8小時的人相比,體脂肪和腹部脂肪較高。
(推薦閱讀:睡衣「5穿法」恐偷走你的睡眠!穿厚衣不能保暖 1群人別輕易嘗試裸睡)
每天運動1小時 助提升認知功能
劉建良主任表示,在日常生活增加活動/運動量,除了可以預防肥胖、衰弱症和肌少症,對於腦部健康也有益處。根據2019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每天輕度的身體活動(如走路、做家事)就能延緩大腦退化;而每天運動1小時,持之以恆就能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執行力。
(推薦閱讀:國際期刊研究發現,每天吃半杯「1水果」,可防止健忘、失智,12週就能看到效果)
多篇研究建議,最佳的睡眠時間為每晚7-8小時,且睡得好的人較健康、體位較正常,認知功能也較佳。因此,劉建良提醒,平日早上可多出門、多活動、曬太陽,除了能增加活動量提升晚上的睡眠品質外,也能藉此增進社交,讓大腦更加靈活。
延伸閱讀:
·醫示警「耳朵有1情況」恐是失智前兆! 變得愛生氣、發呆、不說話也要小心
·不怕失智症了,預防腦退化有希望!「1藥物」」可以減緩記憶減退、預防大腦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