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傳染力強,在全球引起大規模感染,疫苗使免疫細胞學會打敗COVID-19病毒,接種足量疫苗,能保護民眾變成重症避免死亡,但有些族群因為某些因素無法打疫苗,適逢新冠疫情攀升期間,該如何做才能自保?
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罹病跟幾個因素有關,病毒進入體內的數量、個人免疫力和醫療的介入。病毒時刻在變,病毒變異演變到什麼程度難以預測,我們沒辦法控制病毒強弱,但可以控制數量,若病毒侵犯人體但數量不多,未必會生病。不光是變異毒株的數量,還涉及傳染性、危害力、免疫的有效時間長短等各種因素;讓病毒不要大量進入到體內的關鍵之道是戴口罩、勤洗手和不亂摸眼鼻口。
1. 減少病毒進入體內
WHO指出,非藥物介入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可分成個人保護、環境保護、社交距離、旅遊相關措施的保護方式。
對大家來說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別亂摸眼鼻口、避開人群聚集的地方和不跟確診者接觸,如果真有病毒污染,也不會有大量的病毒進到體內,免疫力足夠消滅這個敵人,有良好衛生習慣的人,染疫後不見得會很嚴重,良好自我管理,增加抗疫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能同時保護周遭親朋好友。
2. 顧好免疫力
打疫苗能增加個人免疫力,不能打疫苗的人,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戰勝新冠病毒。根據醫學期刊報導,新冠病毒在免疫力差的人身上,發生重症的機會會增高;反之,如果免疫力夠好,就算被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也只會是無症狀感染者。
林應然指出,睡眠充足、營養足夠的人免疫力較好,規律性的運動,能延緩免疫系統的老化及增進免疫能力。同時避免抽菸及肥胖,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吸菸會損害先天性免疫及後天性免疫,造成免疫系統減弱或過度反應;肥胖會使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功能受損,導致病毒在肺中濃度較高、肺炎較嚴重、及造成死亡率較高;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對身體也不健康;每日最好睡滿7~9小時,睡不飽除了精神差,也會影響各方面的健康,別讓自己過度勞累與疲倦。
3. 醫療的介入
醫療會改變攻擊與防守勢力的強弱,民眾如果發現身體出現異狀應立即快篩,若確診應立即就醫,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愈早使用療效愈高。
Paxlovid(帕克斯洛維德)主要用於65歲以上,或有重症風險的病患,能降低8到9成住院和重症機率,發病5天內服用效果最好,超過5天仍然可以服用,但效果略差。林應然說明,80多歲的美國總統拜登,確診新冠病毒後沒有去醫院,而是在家服用Paxlovid ,也沒有罹患Paxlovid可能出現血壓升高、噁心、腹瀉、肌肉痠痛等副作用;但肝病或腎臟疾病患者不建議使用。
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口服抗病毒藥物,建議在沒有其他藥物使用時才用。帕克斯洛維德在降低患者染疫後轉為重症或死亡有9成的效果,使用莫納皮拉韋後,降低患者轉為重症或死亡的效果較差,只有約3成。
確診住院時,使用瑞德西韋注射型藥物,用於治療染疫後的重症病患,效果也不錯,同時使用氧氣、呼吸器等,等待確診者產生抗體,避免病患變得更嚴重或死亡。免疫球蛋白的抗體,能抑制發炎反應的藥物,甚或類固醇,都有治療的效果。
認同中醫但不符合西醫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民眾,輕症或無症狀者可由中醫師視訊診療評估後,服用「清冠一號」治療。清冠一號成人與兒童皆可服用,並且都須完整服用10天。成人一天吃4包,兒童服用劑量需依體重調整,若以每包10公克計算,10公斤者1/4劑量;20公斤者1/2劑量;30公斤者3/4劑量;40公斤以上正常劑量。
4. 施打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
林應然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較容易跟新冠疫苗牽扯在一起,特別是流感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年紀稍長、糖尿病、慢性腎病,或是有肺阻塞、氣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慢性肺病的民眾,都是嚴重肺炎的高危險群。
研究顯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年長者,在新冠肺炎的感染上,不管染疫、住院、重症和死亡,都比沒有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年長者,減少三分之一。病菌是人類的頭號敵人,人體的皮膚、呼吸道甚至腸道都有黏膜,病毒細菌伺機進入體內,一旦罹患流感,就會增加續發性細菌感染的機會。施打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並非直接預防新冠肺炎,而是減少流感、肺炎鏈球菌併發嚴重肺炎,或敗血症、腦膜炎的致命危險。
百日咳在台灣一直沒有消失過,百日咳的傳染力極高,卻常被當作「小感冒」而輕忽,很多人被感染過也不自知;百日咳疫苗抗體沒辦法持續太久,只有十年效力,最好每個人至少每隔10年定期補打一次百日咳疫苗,維持體內保護力。由於百日咳對大部分成年人風險不高,民眾容易失去警覺,據全球統計,百日咳沒被通報出來的病患「黑數」高達100倍,代表只要有100個百日咳通報案例,實際至少有10,000個。
林應然建議,孕婦可在懷孕期間施打百日咳疫苗,經由胎盤把抗體傳給胎兒,讓新生兒在出生後的期間也得到保護。此外,接觸新生兒的醫療人員、新生兒父母、托兒所工作人員都要施打。
5. 攝取抗病毒飲食
防疫期間,不能單靠單一營養或依賴保健食品,充足的營養、良好生活習慣才能增進免疫力。林應然提醒,多食用抗氧化與抗發炎的食材,維生素C和類葫蘿蔔素,維生素C是強大的抗氧化物質,有助降低新冠肺炎罹患率,還能縮短確診者康復的時間,多吃藍莓、胡蘿蔔、蘋果、蕃薯葉、南瓜、芥藍、菠菜、紅鳳菜、芭樂、葵花籽、香蕉等食物。
足夠的維生素D也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透過日曬可以獲取維生素D,台灣陽光充足,大家不用擔心維生素D攝取不足,不過現代人多半待在室內不常外出,又過份注重美白防曬,多透過食物來補充,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有深海魚類、動物肝臟、蛋黃、奶品、魚肝油、瘦肉、青菜等,或直接補充維生素D保健品。
【延伸閱讀】
.指揮中心呼籲:符合資格者儘快打第4劑新冠疫苗;但其他傳染性疾病也要防,別忽略「這幾種」成人疫苗
.幼兒園群聚延燒!兒童在校如何預防新冠病毒? 臺大醫曝「4大關鍵」:小心塑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