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製高4.7公尺,超過240公斤的HTTP-3A S2混合式火箭。圖:台視新聞
臺灣自製高4.7公尺,超過240公斤的HTTP-3A S2混合式火箭。圖:台視新聞
  • 全世界首創混合式火箭,由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跨校團隊研發製造
  • 這支火箭獨步全球,建置導航控制系統,不僅成本低還能控制前進方向
  • 從設計規劃、製作到組裝測試,95%以上都是MIT,完成自製火箭夢想

這次旭海火箭,不僅飛行控制技術獨步全球,從研發到組裝,更有95%以上都是MIT,由台灣製造,而幕後團隊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成員超過50人,橫跨六校人才,就是期盼台灣的太空科技能夠更加進步。

懸浮飛行控制功能混合式火箭 耗時4年打造

吊掛火箭的起重機來回穿梭,來到新竹陽明交大學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實驗室成員分工合作,加緊趕工,一會兒爬上梯子檢查零件,一會兒又彎下腰仰頭組裝,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這支高4.7公尺,超過240公斤的HTTP-3A S2火箭,而它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懸浮飛行控制能力的混合式火箭。

拆解火箭的主要構造由下而上,除了引擎燃燒室和氧化劑儲存槽之外,還設有降落傘,為了減緩發射之後墜落海面的速度,而飛行導航控制系統,又稱為火箭的大腦,涵蓋了控制器、感測器和通訊等設備,而奈米衛星,則是負責偵測火箭數據,頂端尖尖的鼻錐,則是為了減少火箭空氣阻力,從2018年開始規劃設計,耗時超過4年的時間才打造出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混合式火箭。

而這支火箭的卓越之處,在於它的火箭導航控制系統,目前各國研發的混合式火箭,發射之後多半像沖天炮一樣,無法自行控制飛行角度,不過這支火箭卻獨步全球,將類似衛星載具的控制系統設置在裡頭,如此一來,不僅低成本安全性高,還能夠控制火箭的方向。

跨校團隊攜手合作 共同打造國內自製火箭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是由現任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在2012年所成立的跨校研究團隊,除了陽明交大的師生之外,還包括了清大、成大、北科大等六校人才,涵蓋領域涉及了通訊、飛行控制、推力和材料力學等等。目前團隊有5到10名的專家學者,以及超過30位的研究員,超過50人的團隊日以繼夜,在實驗室裡頭撰寫程式、組裝測試,共同打造的自製火箭。

而這次的火箭,從設計規劃、製作到組裝測試,超過95%以上都是MIT,由台灣團隊一手打造從零開始,靠著自學,甚至是模仿,完成了自製火箭的夢想,不過要建造一支火箭可沒這麼容易,從材料到人力成本,總經費就高達6000多萬,扣除科技部補助的2000多萬元,為了補足剩下的經費缺口,ARRC團隊更在2021年7月發起了群眾募資,沒想到最終有7125人響應,募得超過2500萬元,也就是說,這支火箭是聚集了眾人的夢想以及力量共同完成。

努力超過十個年頭,完成上百次的火箭測試,如今終於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發射升空,讓所有成員們倍感驕傲,將熱情與夢想化為燃料,未來只要火箭順利升空,便能夠用行動向世界證明,台灣的太空科技產業也能夠一飛沖天,更期待能夠早日寫下,台灣太空發展的光榮時刻。

台視新聞/陳晏瑋 莊俊浩  責任編輯/陳加欣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