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級的中年族群在過去的教科書上,一定有學習過筆名「杏林子」這位作家的勵志故事,他從小就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最終導致行動不便而終身以輪椅代步,但她仍用意志力抵抗病魔,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根據臨床上的統計,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任何年紀皆有可能會罹患,但主要好發於20~45歲中年人,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約是3:1,同時有中年婦女比較容易發病的趨勢。

在杏林子罹病的年代中,由於沒有很有效的治療藥物來延緩疾病的惡化程度,因此,那個年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生命,常常無法走到年老時刻,就化上休止符了。隨著醫藥科技的發達,類風濕性關節炎用藥也有長足的進步,不但能明顯改善症狀、延緩疾病的進程,副作用也逐漸減少,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發生原因尚不明朗

台東關山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洪明理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目前發生的原因尚不明朗,可能是環境、病毒或是細菌進入體內,啟動自己身體的免疫反應有關,讓原本應該要去對抗外來的環境異物,卻因為免疫系統出錯而誤傷了自己,因而造成患者的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等情況。

和傳統的關節炎不一樣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好發在早晨,患者會因為身體關節疼痛而被痛醒,甚至會有持續一段時間維持僵硬的情況,甚至經過休息後也不會改善,通常會持續2~4個小時,直到中午左右才會慢慢改善。這種情況若持續常達6個星期都沒有改善的話,就應該高度懷疑,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相關疾病。

疾病控制不佳 恐致肺纖維化、壽命減短

洪明理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典型的關節疼痛變形之外,還會引起許多全身性的併發症,例如鞏膜炎、乾眼症或心臟疾病等。值得注意的是,若全身發炎沒有好好控制住的話,疾病晚期還可能會影響肺部,導致慢性肺纖維化,進而影響肺功能,並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不只會造成殘廢,恐得終身與輪椅相伴之外,患者的壽命也比較短;根據研究報告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平均壽命,可能因此減少約11年左右,因此不可不慎。

用對藥物治療 可改善生活品質

洪明理指出,過去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大多使用抗風濕口服藥物和類固醇止痛藥物,大多數病患在經過3個月的治療後,可以讓疾病獲得相當程度的緩解,或是降低疾病嚴重度,免於關節的侵蝕及破壞,維持正常活動的功能。

但大約有3成患者的治療效果並不好,無法延緩關節被破壞,導致關節嚴重變形,甚至侵犯到脊椎而影響行動或造成癱瘓。若是當關節破壞嚴重,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時,就必須考慮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近年來生物製劑的研發越來越進步,可以緩解患者關節腫痛發炎等問題,同時減緩關節變的持續破壞,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另外,對於想懷孕及生育的女性患者,也有適合孕程及哺乳期間可以安全使用的生物製劑。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關節! 細數6大恐怖併發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穿衣、喝水做不了? 「一分鐘微笑量表」自測病情好壞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