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戰火摧殘的城鎮中,仍有許多民眾極力爭取正常的生活。圖/畫面攝自AP
遭遇戰火摧殘的城鎮中,仍有許多民眾極力爭取正常的生活。圖/畫面攝自AP
  • 烏國居民在避難防空洞辦婚禮,同時也迎接新生命的誕生
  • 烏克蘭導演拿起攝影機,記錄戰火之下不平常的「日常」
  • 眾多的烏國難民流落在異鄉,卻仍是心繫家鄉的親朋好友

新娘穿上簡單白紗,手中一束捧花,這對新人深情相吻,不過周圍滿地瓦礫,殘破不堪,原來這裡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卡爾可夫。

防空洞可辦婚禮 迎接新生命降臨

這對新人都是醫護人員,戰爭爆發後,他們加入醫療志工行列,兩人在烽火中相識相愛,但每天都可能是人生最後一天。戰火中地鐵站成了防空洞,電車靜靜停在軌道上,不知何時能復駛,這裡不只辦婚禮,更儼然是當地居民第二個家,每個家庭的生活空間清楚劃分,卻也乾淨整齊,甚至有鮮花點綴,更有家的味道。

暫時把戰爭痛苦擺一邊,不但大人要學如何防範俄軍化武攻擊,小朋友也要認識各種爆裂物,提醒他們一旦看到了,千萬不能觸摸。新手媽媽看著在防空洞剛出生的女兒,一臉喜悅跟滿足,新生命帶來新希望,她說她愛女兒、愛家人也愛自己的國家。

烏克蘭導演拿起攝影機 記錄戰火「日常」

烏克蘭導演瓦夏諾維奇,半年前才以電影《倒影》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片,電影以荒誕手法描述一名烏克蘭醫師,在烏東地區遭俄軍俘虜囚禁,俄國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以來,這段集體創傷還沒平復,俄軍又全面入侵。

瓦夏諾維奇決定拿起攝影機,記錄烽火下不平常的「日常」,從伊爾平居民涉水逃離,市區民眾驚慌表情,到行動不便的長者要人攙扶撤離,沒有崩潰哭喊,卻是對殘酷戰爭無言的控訴。樂觀悲觀交錯,冷冷熱熱,反覆煎熬,這種壓力恐怕只有戰地的人才明白,而逃離家鄉的人心中又是另一番滋味。

烏克蘭4百萬民眾出逃 心繫家鄉親人

82歲的烏克蘭奶奶露出微笑,舟車勞頓從卡爾可夫抵達波蘭南部大城克拉科夫。身為猶太人,札圖曲娜奶奶幼時舉家逃往俄國,躲過了納粹大屠殺,沒想到晚年再次目睹戰爭,又得流落異鄉。

烏克蘭4百萬民眾出逃,其中半數是孩童,17歲的少女艾拉離開了父母,隻身一人逃離到匈牙利,人雖平安,心卻空了一塊。艾拉強迫自己堅強,不過才剛跟父母視訊完,眼淚還是忍不住潰堤。

烏克蘭孩子們來到異鄉,教育也是一大問題。波蘭公立學校張開雙臂迎接,瑪德蓮娜老師的班級,這個月學生一下增加了4成,教室變得擁擠,但波蘭學生沒有抱怨,老師用翻譯程式輔助,幫助烏克蘭學生,同步理解上課內容,波蘭學生展現同理心,正是生命教育最好的一課。

掌權者的罪過,卻要這麼多無辜生命承擔,和平盡快降臨,是所有人最迫切的願望。

責任編輯/謝文浩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