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報導傳來「基輔空襲警報大響,加油站滿滿人潮準備逃離……」、「高速公路上塞滿了車子,大排長龍」、「爆炸聲四起,全國恐已數百人傷亡…..」,搭配著飛彈升空劃過寂靜夜空或是排列整齊的坦克車一步步逼近的各種戰爭場景,令人感覺壓力好大。

隨著新聞、網路不斷傳送的畫面,許多人聯想到是否會因俄烏開打,而牽動台海局勢,更甚至海峽兩岸有沒有可能因此開打,想著想著,焦慮的心情由然而生。當自覺半年內感覺不愉快的情緒或精神緊繃的感覺多過平靜愉悅的時刻,而且自己無法控制、調整這些像緊箍咒壞情緒時,就要去醫院的精神科就醫檢查。

戰爭場景看多了,心中焦慮由然而生

醫師會先排除其他疾病,再治療廣泛性焦慮症和恐慌症、憂鬱症,或是以上這些症狀的混合,有時候是很難分辨清楚的;因為有些身體問題造成的生理症狀,會被當作是和焦慮症有關的症狀,因此,患者首次就醫時,醫師會先以釐清病情為主。

醫師會詢問患者包括是否攝取過量的咖啡因而心悸或失眠、是否是服用藥物的副作用、有沒有甲狀腺亢進或其他心臟病或血糖過低等問題,以排除其他疾病。除此之外,依據患者不同的症狀,會安排不同的檢查項目,例如甲狀腺亢進的檢查包括抽血檢查血中的甲狀腺指數T3(三碘甲狀腺素)、T4(甲狀腺素)和TSH(甲狀腺刺激素)是否異常等。

常見焦慮症治療藥物

排除身體疾病因素,確定是廣泛性焦慮症之後,治療方式分成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有時是合併兩種方式治療,這些都要依患者狀況決定。

通常醫師會開給的藥物包括Benzodiazepine(BZD)類藥物、丁螺環酮(buspirone)、三環抗憂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血清素暨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NRI)、全血清素結抗及再回收抑制劑(SARI)以及β-腎上腺素接受器阻斷劑等7種。

以功能來說,這些藥物多半具有抗焦慮、抗癲癇、抗憂鬱,以及肌肉放鬆的功效,有些藥物則會增加腦中血清素濃度,用來對抗焦慮;但大多會有頭暈、頭痛、噁心,甚至是心律不整、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

不能隨意停藥

一般來說,抗焦慮藥物的服用時間,要看病患焦慮的症狀強度,以及病患對於藥物治療的接受度。醫師大概會請病患規則服藥大約3~4個月,之後再討論是否可以逐漸減少藥物的服用。

若太快停藥,會造成症狀的復發,臨床上也常見到病患向醫師抱怨藥物的效果不彰,但仔細研究之下,卻發現其實是病患自己改變了服藥的方式或劑量,再加上若一開始對醫師或藥物有所懷疑,往往會導致病患向其他醫師求助,或是乾脆不服藥,這些都是比較不恰當的處理方式。

心理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服用藥物能減輕身體不適的症狀,但是心理問題若沒有解決,仍然會持續發作。非藥物的心理治療中,以認知治療應是最有效的療法,可以減輕半數以上的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的症狀,並能改善生活品質。

心理治療師會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問題及思考模式,尤其是分辨可能造成焦慮的有害想法,目的是為了改變患者的思考模式,跳開負面思考,切換至正面思考模式。

另外,心理諮商和焦慮管理課程也有幫助。心理諮商是一對一由諮商師協助你找出問題及解決方式,而焦慮管理課程則是團體課程,可能包含放鬆技巧、問題解決技巧、面對疾病的策略和團體支援。

廣泛性焦慮症是一種慢性的疾病,而且需要長期的治療、追蹤。因此患者除了接受治療,也要自助,學習放鬆技巧及情緒切換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
生活中「這些狀況」真的會讓心碎! 長期壓力大、易怒、焦慮者最危險
身體不適就醫檢查沒病?自測「廣泛性焦慮症機率」 中3項就要小心了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