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校正回歸成為防疫破口,台灣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中央應把核定日期縮短,或將權利直接交給地方。圖/台視新聞
憂心校正回歸成為防疫破口,台灣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中央應把核定日期縮短,或將權利直接交給地方。圖/台視新聞

疫情指揮中心連兩天下來,累計清查出570例校正回歸案例,有國內醫師擔憂,校正回歸個案如果第一時間沒有通報,還跟家人或社區接觸,將會成為防疫破口,但疫情指揮中心強調,一直都有宣導,疑似個案採檢後,結果出爐前還是必須隔離,有確診者趴趴走的可能性不高。

沒有即時通報與隔離 校正回歸恐成防疫破口

周日再新增287例本土個案,但危險的是,還有170例校正回歸案例,國內醫師就擔憂,這些校正回歸的個案沒有即時通報,確診者來不來得及隔離,會不會對社區造成嚴重威脅?

台灣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要給病人進行隔離,或者給病人家屬進行所謂的匡列篩查,都要等中央核定後才能夠開始,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是不是會造成整個防疫的大破口。他強調,「希望以後中央能把核定日期縮短,但是最好的做法還是把權力直接交給地方」。

驗後沒收到通知自以為陰性趴趴走 陳時中:有宣導不行

國內醫師指出,醫院在採檢後,會告知民眾兩三天內沒收到通知,就很有可能是陰性,這170名確診個案如果自認陰性,還和家人或社區接觸,可能會引爆更大的傳播鏈。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就說,「他因為有病趴趴走一個月,很難去論斷,那當然也有可能,也不是說完全沒有可能,但是以整個對我們疫情的了解,那可能性不高」。

減少校正回歸 醫師:先解決採檢量能不足

但疫情指揮中心強調,一再都有宣導,採檢後還是必須隔離,只是國內醫師指出,因為檢驗量暴增,加上通報格式複雜,檢驗大塞車,才會出現時間差,當務之急是解決採檢量能不足。

檢驗師公會秘書長林慶元指出,「應該是政府能夠引進高通量的檢驗儀器設備,PCR的檢驗儀器設備能夠提升速度,才能夠擴大檢驗的量能」 。

但校正回歸的個案到底有沒有先做好風險區隔,中央恐怕得強加防堵,以免疫情擴大。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林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