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測速執法,儼然成了超速者的剋星, 卻也引發爭議。圖台視新聞
區間測速執法,儼然成了超速者的剋星, 卻也引發爭議。圖台視新聞
  • 新科技區間測速執法,取締效果佳,儼然成了超速者剋星
  • 區間測速器曾傳出失準出包,多達數千張烏龍罰單撤銷
  • 區間測速設備,一度沒通過標檢局檢定,各地寬容值標準也不一
  • 近日又爆出中國製設備疑雲,區間測速第二度被要求暫時下架

曾失準+中國製爭議 區間測速暫時喊卡

為了降低交通事故與肇事率,新北市的萬里隧道,從2018年7月起,首推「區間測速」科技執法,由於取締效果佳,不少縣市陸續跟進,短短2年多,全台灣已發包建置的區間測速多達37處。但區間測速上路以來,卻先後傳出測速器失準,多達數千張罰單撤銷,接著又被踢爆,測速機沒經過標檢局檢定,還有就是各地的寬容值標準不一。而且最近再爆出機器設備,是中國製的爭議,道安、資安、民怨多重夾擊,區間測速存廢再掀論戰。

區間測速上路以來,扣除空窗期不算,一共開出10萬1千多張罰單,估計已收超過1.2億罰款,區間測速執法儼然成了超速者的剋星,卻也引發爭議。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吳祥瑀:「 如果真的是需要去提升,整條公路的安全性能來講,在彎道的地方去做測速,會是一個比較好的作法,而不是連直線的地方,都把它測速進來,連在這種郊區的地方,都把它做測速。」

民間團體並非不支持區間測速,而是不滿區間測速濫設,不夠人性化。像北宜公路,原本只在19公里至23.1公里處,實施區間測速執法,限速40公里,暫定今年3月1日擴大範圍,從19公里至23.1公里處起,延伸到新北宜蘭交界56公里至68.6公里處,總長37公里,共9座區間測速,等同全線限速40公里。機車促進會調出數據,北宜公路的自由車速平均55至60公里,載滿乘客的大客車,也有50到55公里,公路總局卻堅持40公里,因此,當多數駕駛人普遍超速時,多少讓人覺得有官僚心態。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吳祥瑀:「駕駛人在直線的地方,他就會開快,彎道的地方,他就會自然去做減速,可是如果現在都是用40公里下去計算,駕駛人他可能在直線的地方就是開40,彎道的地方也是開40,這樣的速度管理政策,其實是不符合,駕駛人的使用需求的。」

對此,公路總局說會檢討速限,畢竟十次車禍九次快,加上北宜公路彎道多,甚至還有九彎十八拐,交通單位希望可以降低肇事率,多少也是對瞄準重機族和超跑族而來。只是區間測速對降速看似好用,同時也衍生許多亂象。過去有用路人PO網,一輛轎車進入萬里隧道時車速很快,但是快出隧道口時,突然減速停下,試圖拖延時間。另外,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彰化段,區間測速更曾經失準,最後,警方開出的3627張烏龍罰單全數作廢。接著又被發現,區間測速設備,一度沒通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審驗,公信力一再重傷。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大隊執法組分隊長邱俊皓:「其實我們是希望能夠降低事故的傷亡程度,這個部分我們不論是死亡事故,還是A2(受傷或超過24小時亡事故),都顯著下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組長王石城:「在今年1月1號開始實施檢定之後,所有用於公務執法的區間平均速率裝置,就需要通過檢定,拿到合格證明,它才可以執行任務,不然就是違法。」

區間測速爭議 存廢再掀論戰

爭議卻還沒完,各地方政府的區間測速寬容值,也出現不同標準的爭議,限速40公里的北宜公路,在新北市寬容值20公里,宜蘭是10公里,意思就是北宜公路新北端可以開到60公里,宜蘭端只能開到50公里,一路兩制亂象,讓駕駛無所適從。除此之外,最近又被爆出中國製設備疑雲,區間測速實施上路不到3年,第二度被要求暫時下架,公信力再受重傷。

資安問題浮上檯面,而且不同道路的先天條件、安全條件也不一樣,區間測速的存廢再掀論戰,一度被警方當成遏止超速,和降低死亡車禍的萬靈丹,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記者/張禕呈 周宗霖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