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達兩萬兩千斤的米包龜。圖:台視新聞
重達兩萬兩千斤的米包龜。圖:台視新聞

春節過後,緊接著元宵節就要到來了,在澎湖有一個傳統習俗叫做「乞龜」,廟方用米包堆成烏龜的形狀,讓信徒來向土地公進行乞龜的活動。

澎湖的龍門觀音宮今年堆出一隻重達兩萬兩千斤的米包龜,共動用了十二名師傅,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堆成,也成為今年澎湖最大隻的米包龜。

12名師傅傳承技藝 疊出今年最重「米包龜」

師傅們忙著把一包一包的米堆疊起來,有人忙著搬米、有人負責堆疊,還有人拿著膠帶仔細固定。每一包米重量都達到六公斤,就是為了堆出最大的米包龜。

每年元宵節,澎湖最盛大的活動,就是各廟宇舉辦的元宵乞龜,這是當地很有名的傳統習俗,龍門觀音宮這次出動12名師傅,堆出一隻重達兩萬兩千斤的米包龜。

連7年同家族乞得米包龜 元宵後分裝給村民

這間廟的米包龜連續七年都是由同一個家族乞得,會在元宵節過後,把這些平安米分送給比較貧困的家庭,就怕這項傳統技術失傳,今年更多了許多年輕生力軍來幫忙疊。

在地導遊趁機學功夫,也能分享給遊客。洪姓導遊就表示:「這種傳統文化已經慢慢在流失,專門在疊的老師傅年紀都很大,這種疊米龜,如果年輕人有辦法去幫忙,或者去學習,才有辦法保存下來」。

疫情影響大活動取消 乞龜文化仍保留傳承

今年因為疫情,官方大型乞龜活動取消,但各宮廟的乞龜活動大多都能繼續舉辦,民眾如果剛好到澎湖玩,也能體驗這項特別的傳統習俗。

責任編輯/洪翌修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