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販除了把蝸牛肉裝包販售,也把蝸牛殼串起擺設攤位。圖:台視新聞
攤販除了把蝸牛肉裝包販售,也把蝸牛殼串起擺設攤位。圖:台視新聞

在80年前的日治時期,為了食用蝸牛,台灣引進「非洲大蝸牛」,也成為外來種的始祖。但非洲大蝸牛現在不僅吃不完,竟然反過頭來吃台灣的農作物;對此,保育專員建議,只要維持田間環境整潔,不要太多落葉雜草,就可以減少大蝸牛的棲息地。

「非洲大蝸牛」繁殖力強 全台各地可見蹤跡

非洲大蝸牛一般體型大約7至8公分,最長甚至超過20公分,由於喜歡潮濕環境,主要棲息在菜地和農田,繁殖力超強,到現在全台各地都可以看見牠的蹤跡。

若到傳統市場,可見市場攤販用線串起一個個蝸牛殼,蝸牛肉則裝袋販賣。攤商解釋,在販賣之前,需要把蝸牛經熱水燙過後,再挖出殼裡的肉,接著把蝸牛肉裝袋販售,不過這個食材不像過往那麼搶手。

農民眼中釘! 專家:維持田間整潔可避免侵襲

現在全台各地,都可以看見牠的蹤跡,還會造成葉菜類危害。因此,花蓮縣府農業處保育林政科技士蔡南益建議,只要田間環境維持整潔,不要太多落葉雜草,就可以減少棲息地,避免外來種攻擊。

花蓮/陳勁曄、楊孟臻、阮賢偉 責任編輯/劉于緁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