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擾台事件頻傳,造成兩岸對立情勢緊張。圖:台視新聞
共軍擾台事件頻傳,造成兩岸對立情勢緊張。圖:台視新聞
  • 共軍擾台事件頻傳,造成兩岸之間對立情勢緊張
  • 美國《全球火力》公布2020年全球軍力排行榜,中國排行第三,台灣則是排行第26
  • 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 吳怡農建議,應該統整後備兵力以及全民,打造「國土防衛部隊」

兩岸情勢持續升溫,難免讓外界產生諸多聯想。演訓規模比以往更大,面對對岸頻頻的文攻武嚇 與共機擾台,讓大家開始注意我國兵力、軍力,到底夠不夠。

台灣整體兵力21萬5千人 中國現役解放軍粗估200萬人

根據國防部資料顯示,台灣整體兵力總共有21萬5千人,其中軍職人員有18萬5千人,文職與聘僱人員大約3萬人。不過反觀,中國現役的人民解放軍,初步估計至少2百萬人。兩岸正規兵力人數相差10倍以上。

《全球火力》全球知名軍事網站,公布的2020全球軍力排行榜,在調查的138個國家中,美國、俄羅斯、中國分別是前三名,台灣則是名列第26名,軍力排行還輸第22名的越南,和第23名的泰國。越泰兵力人數約各50萬人,主因是因為與週邊國家,軍事情勢緊張,而且都有實戰經驗,所以在排名上勝過台灣。

因此兩岸的兵力懸殊,也讓募兵制是否成功,再度掀起討論。針對募兵制議題,前國防部部長 蔡明憲這麼說:「目前國防部募兵,還有很大很大進步的空間,徵兵是沒有了,只當四個月的軍事服役兵,那個不是當兵,那個是做軍事訓練短期的。所以我是認為我們的目前的是不成功的,而且有很大很大的改進空間。」

過去兩岸軍事對峙,從1950年開始,國軍擁有60萬兵力,1990年後實施精實案,兵力縮減到40萬人,2004年開始實施。募兵制,徵兵制並行,並且逐年增加募兵人數。2014年底精粹案,再將兵力縮減到21萬5千人,到了2020年,兵力以志願役為主要戰力,人數達到9成約是16萬7千人,義務役的人數 剩下1成約有1萬8千人。對於士兵訓練,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表示:「因應我們家長的需求

因應立委的關切,因應社會大眾的期望,你這4個月是不是,真的能夠好好訓練。因為你碰到禮拜六禮拜天,要不要休假,要吧,碰到雙十國慶要不要休假,要吧。那這種情況之下,你再怎麼叫部隊的長官,來訓練你們這些寶貝的少爺兵咧。最好是平安無事 4個月結束就好啦,所以這是一個很大問題。」

少子化影響兵源減少 訓練紮實與否專家打問號

少子化的影響之下,兵源愈來愈少同時2013年開始,兵役制度也有改變,1994年以後出生,且年滿十八歲的役男,只需要接受四個月的軍事訓練。不過前海軍新江艦艦長 呂禮詩卻是這樣表示:「4個月的確有一點像夏令營,為什麼因為他的時間,其實是很短,而且他的訓練,其實跟我們志願役的,那個新兵訓練其實,是有一段差距的,所以如果說要把這個,當作正式的軍人,事實上是有一段很大的差距。」

訓練強度夠不夠紮不紮實,都讓專家們打上大問號,擔心真有狀況時,役男是否足以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責大任,各界因此有了恢復徵兵制的聲音。專家認為 一旦發生戰爭,只經過4個月軍事訓練役的後備軍人,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到常備部隊中參與作戰,然而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還要扣掉至少16天的休假日。真正受訓的時間,只剩3個半月不到,這樣的訓練時數夠嗎?前國防部部長 蔡明憲:「

當然不夠舉個例子來說,在新加坡他們是,役男都要去當兵的,就當一年半當兩年,以色列更是這麼樣。我們把這個徵兵廢掉,役男只當四個月,老實講那是不夠的,是不行的 這是錯誤的政策。

募兵制採精兵政策 吳怡農:在家當兵保護家人

面對各界對兵源不足,與訓練強度的質疑,國防部表示目前的募兵制,要打造的是小而強的精兵政策。然而,面對與中共解放軍,懸殊的不對稱兵力,應該該怎麼解決。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提出國土防衛部隊,就是在家當兵的概念。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 吳怡農認為:「在家當兵其實就是,在我們居住的地方,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保護鄰居讓每個社區,有應變跟抵抗的能力。」

吳怡農和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聯手提出國土防衛部隊,希望可以提高對解放軍嚇阻的能力,不過這樣的策略,前國防部部長 現任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卻不認同,還這麼說吳怡農:「那個是渣男啊,不要聽他的,他是說全民 全民在家當兵,要全民國防。」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 吳怡農卻是這麼回應:「(國土防衛部隊)不是國民兵,也不是民兵。它是一個新的概念,簡單來說,我們現在的防衛計畫,其實是採一個多層防衛的概念。」

根據媒體調查,一旦兩岸開戰,18到19歲的青年,有96.3% 願意上戰場,但有高達87%表示不願當兵。願意上戰場,但卻不願意當兵訓練,這樣的民調 顯示出年輕世代,對於戰事與戰技訓練出現矛盾。

不過學者認為,無論役期或是教召延長,只要不落實訓練,增強兵力都是空談。

台北/李志華、呂漢威 責任編輯/李志華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