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翅高飛,晝伏夜出,神秘的暗夜精靈,在洞穴裡蠢蠢欲動,夕陽西下,陽光漸弱,每到了這個時刻,就是蝙蝠出動的時候,但抬頭看看天空,以往傍晚時分,都會盤旋在空中的身影,彷彿消失不見,這些蝙蝠到底去哪了?蝙蝠生存面臨著威脅,一場生存之戰已經開打。位在新北市瑞芳的蝙蝠洞,數以萬計的蝙蝠傾巢而出,天空中頓時一片漆黑,這裡是台灣最大的摺翅蝠繁殖地。
每年端午節過後,就是蝙蝠活動的季節,到了傍晚時分,成群結隊的蝙蝠就會飛出洞穴覓食,場面壯觀,但是近幾年,這樣的畫面愈來愈難看得到,蝙蝠們消失無蹤,2004年在瑞芳的蝙蝠洞裡,還住了超過70萬隻的褶翅蝠,之後卻逐年遞減,2005年減為50萬隻,2006年40萬隻,2007年剩下不到一半,到了2014年更是掉到20萬隻,單一個洞穴在十年之間,就有近50萬隻的蝙蝠人間蒸發。
是什麼原因造成蝙蝠數量驟減,牠們正面臨著什麼樣的危機?跟著研究蝙蝠20多年的吳忠信教授,來到位在東部花蓮池南附近的黃金蝙蝠洞,一起找尋答案。早在我們踏進蝙蝠洞的那一刻,蝙蝠就已經在偵測周遭的環境,透過蝙蝠偵測器聽到尖銳的聲音,但是當偵測器關掉時,就聽不見,教授解釋,其實蝙蝠正在發出超聲波,透過發出超聲波,來觀察到訪者的意圖,一旦發現有異狀,馬上張開翅膀,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吳忠信教授發現,很多蝙蝠出現迷航的情況,經過分析之後,發現原來造成蝙蝠迷航的關鍵,就在環境當中農民噴灑的農藥,成了蝙蝠殺手。從蝙蝠的糞便中更可以發現,北中南的環境污染物大不相同,北部蝙蝠的糞便,鉛含量平均超過4ppm,汞0.32ppm,鉻更是有9.61ppm,其他重金屬銅及錳都嚴重過量,可能與工業與交通排氣,造成的環境汙染有關,東部地區蝙蝠糞便中,含有過多的重金屬錳,中部以及南部的蝙蝠糞便,則是含有過量的砷 錳,以及農藥殘存,其中被廣泛使用的益達胺,就是主要兇手,益達胺屬於水溶性的殺蟲劑,半衰期長,原本宣稱主要損害昆蟲的,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對哺乳動物毒性很低,
但在2016年被美國環保署證實,對蜂群造成死亡威脅,因為益達胺傷害的是蜜蜂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乙烯膽鹼,但這類神經傳導物質不只蜜蜂有,蝙蝠也有,一旦攝取過多含有益達胺的昆蟲,就算是身為哺乳類動物的蝙蝠,也會遭受相同命運。
長期曝露在遭受農藥和重金屬污染環境中的蝙蝠,飛行路徑變得很紊亂。圖:台視新聞吳教授的研究團隊讓蝙蝠,在一個空間裡面去飛行,並在電腦裡重建牠的3D飛行軌跡,透過監控超音波掃瞄圖,以及飛行追蹤裝置紀錄,在蝙蝠身上裝設的LED燈,顯示出長期曝露在遭受農藥和重金屬污染環境中的蝙蝠,飛行路徑變得很紊亂,毫無規律性,可能是發聲或聽覺出問題,甚至腦部內協助定位的海馬迴,和負責導航的內嗅皮質出現問題,進而導致蝙蝠迷航回不了家。
除了農藥,重金屬等環境污染,棲地遭到破壞造成綠地減少,導致台灣蝙蝠數量大幅減少,如果人類再不警覺,下一步可能就得面臨滅絕命運,一旦蝙蝠消失,多種水果將會跟著不見,少了牠們消滅害蟲,登革熱和瘧疾發生機率也將提高,種因得果,最後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這場生存之戰無人能避免。
花蓮/李世隆 責任編輯/鄔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