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大平台合併,外送員如砧板魚肉任人宰割
  • 合作商家憂失去議價優勢,恐提高平台抽成
  • 出現新興型態工作機會,仍待訂定完善法規

台灣美食外送平台Uber Eats震撼宣布,將向德國企業Delivery Hero收購foodpanda,雙雄合併後,市占率高達8成,是否批准通過,公平交易委員會仍在審慎評估。此案號稱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併購案之一,對消費者和合作商家來說是利多還是弊多,我們不僅要透過專家來解析,也要探討外送新興產業,在台灣發展12年,法規卻仍未健全,帶給外送員,甚至整體社會的隱憂為何。

外送下一步 外送員喊勞權

2024年5月14日,台灣兩大美食外送平台拋出合併震撼彈,併購金額高達9.5億美元,換算新台幣約308億元。細數外送雙雄發展歷程,台灣foodpanda在2012年成立,Uber Eats則是在2016年,由Uber拓展到餐飲外送。十年間,兩大龍頭業者市占率,foodpanda高達73.6%,Uber Eats 57.6%,合併之後,掌握的市場版圖不容小覷,首當其衝便是合作商家和旗下外送員。

今年38歲的蘇柏豪兼職從事美食外送長達7年,身兼全國外送產業工會顧問的他,經常接到外送夥伴的申訴求助,更擔憂兩大外送平台合併,將讓外送員的處境如砧板魚肉、任人宰割。2024年《勞動基準法》規定基本時薪為183元,但是美食外送平台與外送員之間大多簽訂承攬契約,並非僱傭關係,無法適用勞基法,在行情一張訂單基本費約40元情形下,外送員想達到基本時薪,得在一個小時內風雨無阻完成5筆交易。蘇柏豪表示:「他們其實已經聯合降價了,可是因為畢竟還有兩家,他們還需要搶一下外送員,尤其在尖峰時段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那如果是一家的話,他需要嗎?」

2023年全台外送員人數突破14萬人,卻仍在勞基法門外遊走。2019年10月,外送員在跑單途中車禍身亡,勞動部火速勞檢,認定身故的外送員與平台為僱傭關係,須負擔職災補償責任,隔年卻傳出平台要求外送員簽署承攬契約,更發生片面降薪事件,跑單基本費從60元降至40元左右,接著2021年、2023年都陸續爆發薪資的勞資爭議,外送員權益路上,血淚斑斑。

憂遭壟斷 恐提高平台抽成

外送平台合併的審核期間,合作商家也擔心,將會失去議價優勢。美食外送趨勢難以抵擋,烘焙坊老闆林致兵剛加入的前半年,外送訂單業績約占15%,接著穩定成長到約25%左右,蒸蒸日上的訂單量,導致外送平台即便抽成33%到35%,店家也難以退場。林致兵表示:「其實原本兩家競爭是很好的,像我們這邊剛開的時候,foodpanda也來拜訪我們,希望我們給他們獨家,如果給他獨家的話,大概可以少2%左右,那現在兩家合併,怕會獨大。」若商家最終難以與平台業者議價,成本只怕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新興產業崛起 仍待法規完善

當各界都在觀望重大併購案,公平交易委員會表示,將在三個月內審慎完成評估。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委陳志民表示:「兩家合起來市占率都已經超過八成了,不排除會有獨占跟壟斷的可能性。我們還是得要看看,在這樣大的市場力量底下,相關結合的業者,事後有沒有濫用這個力量去妨礙、限制,甚至排除市場競爭公平。」業者書面回應,foodpanda台灣的在地消費者、商家和外送合作夥伴,將移轉至Uber Eats平台,藉由雙方互補的商家合作夥伴,整合至一個平台,帶給消費者更多商品選擇和價格選擇,而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能帶給商家更多訂單,也能帶給外送合作夥伴更多接單機會。在企業的美好願景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團體和外送工會大聲疾呼,期盼達到真正的多贏。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表示:「它的順序流程應該是,我們先談好我們的附帶條件,然後等平台討論要不要遵守,確定平台可以遵守後才允許合併。」以過去知名的企業合併案為例,錢櫃和好樂迪曾數次提出合併,但屢遭公平會以市占過高為由駁回案件;而全聯在2022年併購大潤發,公平會以附加負擔來確保結合後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之利益,卻在2024年因全聯未履行承諾,遭開罰新台幣2千萬元。消基會副董事長徐則鈺:「公平交易委員會可能會要求業者不得提高餐廳要拆分給平台的比例,或者是不得降低外送員每一單可以收入的金額,業者表面上會同意公平交易委員會的條件,但是事後可能會做不到,做不到的話,被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了,那業者他會訴願,去進行行政訴訟,這個都是曠日廢時的行為。」

從美食外送平台出現至今12年光陰,民眾生活天翻地覆變化,更出現新型態的工作機會,但台灣卻遲遲未針對新興產業訂定完善法規。勞動團體直言,癥結就在外送員與平台業者之間不明朗的法律關係,最終恐將犧牲全體社會的福利。兩大外送平台併購,號稱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併購案之一,在商業蓬勃新生的展望中,民眾福祉掌握在公平會和勞動部手上,繁榮商業該如何同時造福社會,一起邁步向前,大眾正引頸期盼。

台視新聞/蘇韋宣 黃鈞豪  責任編輯/朱紫筠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