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食人菌?

食人菌,又稱為「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嚴重疾病。此病主要由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引起,但也可能由其他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這些細菌能迅速破壞皮膚、脂肪和肌肉組織,造成感染區域的壞死,因而得名「食人菌」。

食人菌的來源及高危險群

食人菌主要透過以下幾種途徑進入人體:

1.皮膚破損:小傷口、割傷、燙傷或昆蟲叮咬等皮膚破損處。

2.手術傷口:術後感染風險增加。

3.血液循環系統:細菌透過血液進入身體深處組織。

容易感染的人群包括:

1.老年人:免疫系統較弱,抗感染能力降低。

2.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肝病、心臟病患者。

3.免疫系統受抑制者:如接受化療或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4.吸毒者:特別是使用針頭的吸毒者。

5.肥胖者:脂肪組織多,容易感染。

食人菌的症狀

食人菌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普通皮膚感染,但進展迅速,幾小時內可出現以下症狀:

1.劇烈疼痛:疼痛程度遠超過外觀傷口的嚴重性。

2.紅腫熱痛:感染區域迅速擴大,呈現紅腫、發熱、疼痛。

3.全身症狀:如發燒、寒顫、乏力、噁心嘔吐。

4.皮膚變化:感染區域皮膚變色(紫紅色或黑色),甚至出現水泡、壞死。

食人菌的治療方法

食人菌感染需立即治療,以防止病情迅速惡化。治療措施包括:

1.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青黴素、克林黴素等,控制感染。

2.外科手術:去除壞死組織,防止感染擴散。

3.高壓氧治療:增加受感染組織的氧氣供應,促進愈合。

4.支持療法:包括補液、止痛藥和營養支持等。

生活上的調養與營養建議

感染食人菌後,生活調養和營養支持對於恢復健康至關重要:

1.均衡飲食:多攝取高蛋白質、高維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魚、雞蛋、蔬菜和水果。

2.保持傷口清潔:每天用消毒液清洗傷口,並保持乾燥。

3.充足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免疫系統恢復。

4.適度運動:待傷口癒合後,適度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康復。

出國到日本旅遊的預防建議

雖然食人菌感染不常見,但在旅遊過程中保持警覺和預防措施是必要的:

1.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

2.小心處理傷口:旅途中如有任何皮膚破損,應立即消毒和包紮。

3.避免接觸病患:如有同行者或當地居民出現類似症狀,應避免接觸並及時就醫。

4.注重飲食安全:避免食用生食或不潔食物,確保飲用水安全。

結論

了解食人菌的來源、症狀及預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尤其是對於高危險群,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應該注重個人衛生和傷口處理。出國旅遊時,做好預防措施,不僅保障自身健康,也能享受愉快的旅程。希望本文提供的資訊能幫助大家提高警覺,遠離食人菌的威脅。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日本讀賣新聞: 食人菌死亡率超30%,感染人數創新高,手腳傷口盡速治療
俗稱「食人菌」的A型鏈球菌感染很常見,保持警惕、即時就醫,並做好這2件事,勿過度擔心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