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鄭惠文(皮膚科醫師)

從跌倒造成的擦傷、蚊蟲叮咬、再到氣候變化引起的乾癢,身為熱愛旅行的皮膚專科醫師,Dr. Vivi 將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旅行中遇到的皮膚問題救急法,協助您輕鬆應對,享受無憂的旅程。

旅行,是探索世界的絕佳方式,但在享受異國情調的同時,我們的皮膚卻可能遭遇各種挑戰。從跌倒造成的擦傷,到蚊蟲叮咬,再到氣候變化引起的乾癢,這些小問題都可能影響我們的旅行體驗。作為一名皮膚科醫師,我將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一些旅行中遇到皮膚問題的救急法,協助您輕鬆應對,享受無憂的旅程。

跌倒外傷的急救法

在旅途中不慎跌倒,膝蓋或手肘擦傷是常見的小意外。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保持冷靜。清洗傷口是第一步,用清水或生理鹽水輕輕沖洗,去除髒物和細菌。接著,使用消毒藥水如優碘進行消毒,避免感染。最後,覆蓋上適當大小的紗布,保護傷口不受外界刺激。建議您在旅行前準備一個小型急救包,內含基本的消毒和包紮用品,例如:生理食鹽水、優點、棉棒和紗布及透氣膠帶。

遭遇蚊蟲叮咬的對策

若我們旅行的國家是比較炎熱和潮濕,像是在熱帶地區,蚊蟲叮咬會是難以避免的問題。預防勝於治療,出發前不妨準備一些防蚊液或防蚊噴霧,可選擇DEET(敵避)及Picaridin(派卡瑞丁),不同濃度的保護力也有所不同。如果已經被蚊蟲叮咬,切勿用力搔抓,以免造成破皮或感染。您可以使用含有消炎或局部止癢成分的產品,例如:外用抗組織胺或麻醉成分、外用類固醇,來舒緩癢感。冰敷也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減輕腫脹和瘙癢; 若真的很癢,建議用拍打取代搔抓。

對抗乾燥與皮膚瘙癢

不同的氣候環境,特別是乾燥的天氣,可能會讓皮膚變得乾癢,像Vivi這幾年冬天會到日本滑雪,冬天加上室內都會使用暖氣,兩者加下來,皮膚真的會乾到受不了。要應對這個問題,保持皮膚角質層皮脂膜的健康是關鍵,Vivi常會建議門診患者要「三少一多」:少洗熱水、少用肥皂、少抓,多擦乳液甚至乳霜建議使用含有重建皮脂膜成分的保濕產品,依照皮膚狀況使用,就像口渴一樣,需要就補充,保持皮膚水潤。如果皮膚瘙癢情況嚴重,還是盡快找皮膚科醫師診治。

旅行皮膚急救小提醒

1.急救包:

準備一個包含基本換藥及外用和經醫師處方的外用及口服藥的旅行急救包。

2.防蚊措施:

到戶外建議穿著長袖衣物和長褲,避免露出過多皮膚。

3.皮膚保濕:

隨身攜帶小型保濕噴霧和修護霜,隨時為皮膚補充水分。

4.飲食調理:

多喝水,保持身體和皮膚的水分,同時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幫助皮膚健康。

5.日常皮膚護理:

即便在旅途中,也不要忘記您的日常皮膚護理程序。尤其是在長途飛行後,肌膚很容易出現乾燥或疲憊的情況,此時更應該加強保養。

6.環境適應:

抵達新的目的地後,根據當地的氣候和環境調整皮膚護理方法,比如在乾燥的氣候中加強保濕,在潮濕的地區則注重清潔和控油。

7.防曬措施:

無論是在海邊還是山上,防曬都是必不可少的。選擇適合的防曬霜,並記得每隔幾小時重新塗抹。

特別注意事項

1. 過敏反應:如果您對某些藥品或護膚產品過敏,請提前準備替代品,並隨時注意皮膚的反應。

2. 嚴重情況下的處理:對於嚴重的皮膚問題,如感染、過敏性皮炎等,應及時尋求當地醫療幫助。

結語:

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能讓我們體驗不同的文化和風情,但也別忘了,照顧好自己,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是旅行的重要一環。Vivi分享這些實用的皮膚護理技巧,希望能讓您在旅途中更加從容自信,走遍天涯,皮膚健康同行,才能好好的旅行體驗世界。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致旅程>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出國喝淨水、吃熟食仍食物中毒!醫示警「這1東西太容易出漏」 冒3症狀千萬別忍快就醫
3寶媽皮膚科女醫出國旅遊,總能保持容光煥發的秘訣,加碼隨身小物大公開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