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好米,白飯融入了鄉里特色,嘗起來更別有一番滋味,島內小旅行團隊的創辦人魏兆廷在走訪鄉鎮,挖掘各地名產好滋味的途中,他在花蓮富里被粳米的美味給深深吸引,於是靈機一動,加入鄉鎮特色,捏出了承載地方風情的飯糰,快閃全台灣來推廣。他回到計畫的起點富里,用客家福菜、嘉義海鹽,還有台灣人最熟悉的油蔥,捏出了三種小鎮風味飯糰,用美食來傳遞在地故事。
山海飯糰 舌間的美食地圖
花蓮的粳米俗稱蓬萊米,特色是放涼後,口感依然美味,特別適合做成飯糰,經過好的處理工序,手握飯匙,把米飯撥鬆,力道和手勢都是學問,還可以讓美味再升級。
魏兆廷做飯糰的初衷,要從2012年說起,他是文化小旅行團隊的共同創辦人,走訪台灣368個鄉鎮,為地方美食深深著迷,靈機一動,便用台灣研發的好米,搭配鄉里特產,做出五花八門的特色飯糰,拼湊台灣的美食地圖。魏兆廷跟當地婦女買手工醃製的福菜,加入豬肉、蒜頭,和紅蔥頭爆香,炒到微焦,帶點煙燻味,拌入香甜米飯中,福菜的梅子香和油香味迸發,充盈鼻間,捏成一顆顆份量十足的飯糰,一口口都吃得到滿足感。
從台灣米食出發 玩出新滋味
許下挖掘地方,快閃全台的目標,魏兆廷來到計畫的起點花蓮富里,推出三種特色飯糰。來自嘉義的日曬海鹽,採用傳統古法製成,鹽味有層次、不死鹹,搭配炒香的芝麻,焦香和鹹味交織,又有米飯甜味幫襯,簡單不失豐富,蔥油用蔥末和油煉出家鄉味,在炎炎夏日中,吃來清爽開胃。為了做出好料理,魏兆廷跟米其林主廚學藝,如此的用心,源自他在小旅行中,看見農村沒落的危機。
魏兆廷千挑萬選,找到花蓮富里的稻米合作社,擁有良田廣達35公頃,栽種出的粳米口感綿密,更是星級餐廳和日本料理的指定用米。外型圓短的粳米,是日據時代由台灣本土秈米和日本水稻混種改良而成,晶瑩有光澤,香Q帶有黏性,軟硬適中。
加入鄉鎮特色 捏出承載地方風情的飯糰
尋來鄉鎮的好食材,魏兆廷的飯糰承載著地方故事的重量,吃起來點滴在心頭。自古民以食為天,他聯手各地青農,從飲食著手,醞釀一場在地產業的復興運動。
包入台灣三餐四季的飯糰,值得人人用心咀嚼,魏兆廷的小旅行不只帶您走進鄉里,也讓地方好味道回到日常餐桌。
台視新聞/蘇韋宣 莊俊浩 責任編輯/許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