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4塊板」,顯示了生產的危險性。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團隊成功搶救了1位產後媽媽。祝小姐生完小孩後的23天感覺肩頸痠痛,起初不以為意,但到了第6天、出院的前一天中午,胸口一陣劇痛後失去心跳,醫療團隊立即啟動急救機制,並透過鑑別診斷,釐清突發狀況原因,急救之後透過心電圖發現患者屬ST段上升,檢查後發現是罕見的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簡稱SCAD),後續在最嚴重的冠狀動脈放置支架並以藥物治療,成功挽救生命。

ST段上升因罕見血管廣泛性裂開確診為SCAD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思穎指出,以往看到ST段上升是因為血栓將血管塞住導致心肌梗塞所致,但祝小姐則是罕見的血管廣泛性裂開的狀態,而且3條冠狀動脈皆裂開,診斷為SCAD,情況非常危急,醫療團隊必須與時間賽跑。

首先在裂開最嚴重的冠狀動脈放置支架,其他部分則透過藥物治療,讓血管慢慢復原,由於患者並無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身體還算健康,透過適當的治療和身體自癒力,讓血管逐漸恢復健康。

產後婦女發生機率低原因恐與子宮收縮劑有關

陳思穎醫師表示,依據過去的文獻紀錄來看,SCAD好發於4555歲的女性,以及遭受生理、心理上強烈刺激,或有較大荷爾蒙波動等族群。產後婦女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很低,突發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又僅占心肌梗塞的3分之1,由於案例非常之少,臨床經驗也相當有限。

雖然SCAD的發生原因不明,但以祝小姐的狀況來看,由於剖腹產後有服用含麥角生物鹼類的子宮收縮劑,主要是用來治療產後子宮出血與子宮收縮不良,通常是婦產科使用的藥物。而在心臟科臨床經驗記載,麥角生物鹼類藥物有可能會造成冠狀動脈痙攣,尤其是注射型藥物,也有案例因此出現冠狀動脈剝離,本個案猜測可能與此有關。

不會因再次懷孕而增加罹患率 更不用擔心會遺傳

陳思穎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文獻記載,SCAD的風險並不會因再次懷孕而增加,因此,若是想再次懷孕,建議可與醫師討論風險控制和治療,並避免過度勞累或給自己過多壓力,剖腹產後的子宮收縮劑也建議避免使用含麥角生物鹼類的藥物。另外,SCAD並沒有遺傳的問題,所以不必擔心孩子會遺傳相關的心血管疾病。

祝小姐表示,非常感謝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團隊的急救和處置,把她從鬼門關前救回,可以和親愛的家人團聚,讓剛出世的孩子有母親;雖然一度併發心臟衰竭及肺積水危及生命,但經過專業醫護團隊的全力搶救,病況逐漸恢復穩定。目前的身體狀況大致上良好,除了走遠距離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感覺較疲累之外,其他並無大礙。

陳思穎醫師提醒,SCAD的症狀與心臟病發非常類似,會出現胸痛、心悸、手臂、肩膀、下巴疼痛,會呼吸急促、盜汗、暈眩及趕到嘔吐等症狀,無論是否為產婦,都要注意上述症狀,一旦出現異狀就應立即就醫,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更要特別注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產後穿塑身衣可以幫助恢復身材?3寶媽婦產醫師這樣說
老婆待產痛炸!陪產準爸爸「必備4招」幫忙緩解疼痛 別在旁不知所從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