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非傳統方式引入天敵,實現「以蟲治蟲」目標
  • 不用化學方式種植,永續經營不二法門:友善土地
  • 歷經挫折做出口碑,說服父親轉型為觀光果園

每一年冬季,進入草莓的盛產季節,但鮮紅欲滴的草莓,長年在農藥殘留榜上,近來雖然已經改善了許多,很多民眾仍然擔心,食用草莓會吃入過多的農藥,台北市內湖區五指山上,這間草莓園,開發出以蟲治蟲,生態友善的方式,引入草莓害蟲的天敵,秉持著生態重要性大於生產量的原則,不倚賴化學藥劑,雖然大量地增加了工作量跟成本,但是長久下來,不只改善了農場的生態,連青蛙都回來了。

專精生態友善農法  有機草莓「以蟲治蟲」

台北市內湖區,往五指山方向,一處能夠眺望台北市天際線的山坡地,是許三奇家族的農園,在這裡種草莓38年了,許三奇和妻子李春菊,一同打理這間草莓園多年,早期是種椴木香菇,1986年嘗試種草莓,發現台灣民眾,對於草莓的高度喜愛,現在草莓已經成了農場的主力,多年前更豪砸百萬,搭建溫室設施。

不使用化學農藥,是許三奇的堅持,他秉持生態重要性大於生產量的原則,專精生態友善農法。選擇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就需另想辦法防治害蟲,許三奇研發出,以蟲治蟲的方式,釋放害蟲的天敵到園區裡,抑制害蟲、保護草莓。

採用天敵法、土地休養生息  不用農藥也能種好草莓

許三奇夫婦每天都要仔細巡視草莓園,一旦發現薊馬的蹤跡,便要釋放小黑花椿象,防止害蟲迅速繁殖,難以挽救,一隻椿象要價超過兩塊錢,施放一次均需5000隻椿象,便要一萬多元,平均需釋放2到4次,才能有效防治。

巡視超過1600百坪的農園,無論晴雨,兩人每天要花費10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務農,除了採用天敵法,許三奇也格外注重,土地的休養生息,早期為了營收,農田冬天種草莓,夏天種花卉,雖然花卉的利潤高,但卻發現冬季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在下降,許三奇只好忍痛放棄花卉,在草莓季過後,將草莓園淹水,藉由淹水的方式,將害蟲殺死,當草莓季來臨,把水排放掉,土地變乾燥之後,病蟲害就會減少,淹水也有助於蛙類復育,而蛙類會吃昆蟲,對草莓生長有益,從小生活在農家,耳濡目染下,對於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許三奇自有心法,雖然更辛苦,但他強調,這才是讓土地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農業轉型觀光果園  開啟鑽研種草莓人生

許三奇對於務農有滿腹心得,年輕時想要做黑手,儘管內心多有不甘,但還是接受家裡安排,從都市回到山上,從此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許三奇從家裡接手農地後,提議將傳統種植水稻和椴木香菇的農田,轉型成觀光果園,遭到父親反對,在與父親爭論後,決定折衷,從原本就有種植的椴木香菇開始轉型,開放民眾採香菇,而後發現香菇並非全年都有,為了不讓上山的民眾敗興而歸,許三奇再次說服父親,種植草莓等不同的水果作物,也因此開啟他鑽研種草莓的人生。

一輩子在農業上鑽研摸索,60多歲的他,仍親手打理農地,李春菊形容現在夫妻倆的農夫生活,每天工作到天黑後,抬頭看天上的星星,低頭眺望萬家燈火,雖然工時長,很辛苦,但蟲鳴鳥叫聲中,是兩人守護半輩子的生態樂園,一切甘之如飴。

台視新聞/甘庭嘉 吳光第 責任編輯/許馨心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