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圖/台視新聞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圖/台視新聞

昨(3/31)晚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公布,從寶林茶室A13稽查帶回的35件檢體「皆未檢出米酵菌酸」。今(1)天王必勝受訪時表示,仍認為是粿條有問題,因米酵菌酸的特性與澱粉較有關連,因此認為是前批粿條有問題;至於重症的5名個案,王必勝說明,目前有1人好轉、4人則是持續昏迷。

35件檢體全未檢出 王必勝:可能前批粿條有問題

王必勝昨晚表示,檢驗食材包括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等35件食物檢體全都「未檢出」,今天王必勝受訪時表示,檢驗的粿條是23日進貨,因此有可能之前的粿條有問題,之所以會鎖定粿條也與跟米酵菌酸的特性有關,因「唐菖蒲伯克氏菌」比較好發於玉米澱粉、玉米製品、澱粉製品,粿條主要成分有玉米澱粉,「因此種種因素判斷,可能是前一批粿條有問題。」

至於如何找到前批粿條,王必勝坦言「難度很高」,他透露,有個網友說,在平台點了兩份炒粿條,一份吃掉後出現症狀,另一份冰在冰箱擺壞丟了,另外也有人建議去廚餘找,不過百貨公司的廚餘很快就清掉,所以找回當時食材難度很高。

寶林案未擴大! 專家會議將在本週召開

王必勝指出,依目前觀察,寶林茶室中毒案沒有擴大的跡象,有檢出米酵菌酸的個案都侷限在寶林茶室A13,後續爆出的饒河店個案也證實非米酵菌酸。王必勝表示,當初前往稽查就有做環境採檢、檢方也正在辦案中,環境採檢主要是培養細菌,大概需要兩週,無法趕;至於寶林茶室中毒案的專家會議將在本週召開。

另外,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米不是元凶,進口澱粉比較有可能」,王必勝也認同,因毒素的原稱有個「米」很容易讓人誤解,未來更名將列入考慮,不過這次跟米食的關係較小,因為粿條主要成分只有少數米,大部分玉米澱粉、番薯粉成分較多。

5重症用「血漿置換術」清毒 1人好轉、4人昏迷中

最後王必勝說明重症個案的現況,醫院評估用「血漿置換術」清毒,但因為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代謝也較慢,每四天才會少一半,目前有1位已經好轉、4位仍在昏迷中。

責任編輯/曾以馨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