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案有重大進展!法醫解剖第一例死者,檢驗出「米酵菌酸」,傳出第二例死者也有驗到,是國內首見。由於米酵菌酸半衰期達102小時,衛福部將擴大規模檢驗其他住院個案,不過米酵菌酸到底從哪裡來?有醫師分析,可能是木耳發酵不完全,讓米酵菌酸有條件產生毒素,但也可能是調味料中含有椰子成分,讓細菌繁殖,其他醫師則認為,目前看來,與食材保存不當有關,人為下毒的機率下降。

寶林2死者檢出米酵菌酸 「遭下毒」機率降

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中毒案,28號法醫解剖後有突破進展,第一例死者檢出米酵菌酸,29號上午也傳出,第二例死者也同樣檢出。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認為,若最後確定,就是國內首起米酵菌酸食品中毒致死案件,後續應確認米酵菌酸在人體實際殘留濃度,以及餐廳廚房環境是否遭到汙染,而死者遭下毒的機率下降。

米酵菌酸哪裡來? 醫推測木耳可能性較高

目前住院和死亡個案都曾吃過這道炒粿條,看看寶林茶室炒粿條,裡頭有調味醬料、黑木耳、粿條、其他食材,也可能受環境污染,米酵菌酸到底從何而來?有醫師認為,木耳可能性較高。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黑木耳浸泡的時候,第一是沒有放在冰箱裡,第二是浸泡的時間過久,上面的菌在浸泡的過程中,加上濕熱,所以菌就增生。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也指出,還有粿條冰藏的位置也要注意,是不是就放在椰子附近,另外黃豆釀造的醬油,如果加了椰子就有機會產生毒素。

目前正在查米酵菌酸從何而來。圖/台視新聞

醫師分析,米酵菌酸一天內可發病致死,吃下肚後,每四天殘留量減半,因此在其他患者身上可能還有機會測到米酵菌酸。

衛福部表示,待下週取得更多標準品,其餘住院或就醫個案也會大規模檢驗,是否體內也殘留米酵菌酸,要儘速釐清真相。

台北/楊祥瑜、余苓瑀 責任編輯/林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