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衛福部長薛瑞元今(28)天表示,專家會議討論後,較偏向「食物內生性毒素」及「外部加入毒素」討論,如果是內生性的話,推測就是所謂的「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 ),但也不排除人為下毒的可能性。

薛瑞元今天上午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會前接受媒體聯訪進一步說明昨晚衛福部「寶林茶室案」專家會議中的討論。

他說明,會中先進行相關資訊彙整,包括臨床照顧醫師對病人狀況的資料,也一併邀集毒物專家 環境部化學局、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等相關單位代表一同討論。

薛瑞元說明,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分為三大類,第一是由微生物引起,也是一般常見如諾羅病毒等食物中毒;第二類是「內生性毒素」,也是就從食材內引發的毒素;第三類則是外部加入的毒素。

專家討論後,偏向並非是第一類微生物類型,從患者病程判斷,朝後兩者進行討論,薛瑞元說,如果是內生性的毒素,患者與「米酵菌酸」引起的症狀比較類似,但台灣沒有發生過,目前已向國外下訂標準品檢驗;同時也不排除人為下毒可能性,檢調已經介入調查。

至於目前相關案件的數量?薛瑞元表示,目前累計13案,但最新又通報一名台南個案,也曾在台北寶林茶室吃粿條,出現症狀後在北市就醫,辦出院後回到台南,目前在台南住院中。

另外媒體詢問,傳出一名40歲女性到店內用餐後,肝腎衰竭昏迷,收治加護病房救治,親姊姊決定捐肝救妹妹,薛瑞元說,可能不只有肝的問題,病人狀況是否適合接受手術、捐肝是否能夠改變病情,都需要醫療上的評估。

而食物中毒風波越演越烈,薛瑞元也被問到是否覺得地方衛生局檢驗太慢而導致延誤?他回應,台北市皆照食物中毒流程按表操課,但隨著陸續出現個案,發現與一般食物中毒案不同,患者從出現嘔吐、腹瀉、肝腎衰竭等症狀,都在12小時發生,衛福部警覺,與食藥署、疾管署找地方政府介入調查。

責任編輯/陳盈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