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與內政部2011年設立大屯火山觀測站,是全世界第一座蓋在火山上的觀測站,日前完成第一階段科普展示優化,今(22)天首度開箱。究竟火山研究如何進行,科技優化後,觀測站有哪些有趣的互動裝置?帶您一起來看!

大屯火山「地底藏岩漿庫」 約6千年前曾爆發

大屯火山群是由七星山、竹子山等眾多山系組成,根據大屯火山觀測站的研究數據顯示,最後一次爆發大約在距今6000年前,這也間接證實地底存在岩漿庫,是一座活火山。

國科會與內政部在2011年設置大屯火山觀測站,如今結合數位技術、優化科普展示,打造 全新樣貌,12月22日首度開箱展示。

大屯火山群。圖/台視新聞

「熔岩隧道」完美還原! 硫磺味飄散逼真體驗

一到熔岩隧道,飄散陣陣硫磺氣味,讓人宛如身歷其境,一旁還展示火山活動時所形成的珍貴礦物標本,像是黃鐵礦等,全都可以觸摸。大屯火山觀測站優化總設計師宋契德表示,「盡量維持它原來的樣貌,迴廊或者是大廳,都是只有用一個設計手法,就是用原始的木頭去做書架,可以拉近民眾對自然學習的直觀體驗。」

熔岩隧道。圖/台視新聞

展館互動裝置曝! 化身研究員收集觀測資料

此外,還有互動裝置,可讓民眾化身研究員,採集火山觀測資料。火山監測工作包含地震、地溫、地殼變形觀測,並利用溫泉水監測水中離子濃度、導電度;另外,觀察火山的氣體、次聲波,也能監控火山活動。

火山監測工作。圖/台視新聞

大屯火山觀測站主任林正洪說,若這個月有3、5次地震,然後又伴隨很多小地震,就會趕快去找地球化學資料有沒有異常、地殼有沒有變形資料等。

創新科技裝置4月開放 盼讓民眾更了解火山

一樓接待大廳還運用變形空間手法,將冷冰冰的數據,利用科技,幻化為沈浸式體驗。創新科技裝置將在今年4月正式開放參觀,希望讓民眾提升防災教育,對大屯火山有更深入的了解。

台北/楊祥瑜、余苓瑀 責任編輯/朱怡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