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只邁入「超高齡社會」,也步入「人瑞時代」,醫療需求可預期增加,但對比各國在新冠疫情之後快速推動遠距醫療,美國更發展出「虛擬診所」,台灣的遠距醫療發展卻持續卡關,衛福部則回應,預計11月就會公告再放寬遠距醫療5項目。
美國已發展「虛擬診所」 台灣遠距醫療延宕?
新冠疫情時期,想看診,只要拿出手機、平板就能直接與醫生連線,花了好長時間才適應的視訊診療,如今卻關起大門,對比各國在疫後快速推動遠距醫療,美國更發展出「虛擬診所」,24小時解決龐大的門診需求,我國卻持續卡關。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譬如說像有些高血壓、糖尿病,如果控制地很穩定的時候,他只需要固定服藥,這種病人其實理論上就可以實施遠距醫療,可以疏散人潮,也不需要讓病人還要去掛號、去看診,勞師動眾。」
林應然也提到,醫院是要治療急重症或不穩定的病人,待病人的病情穩定後,應該要把他轉到基層醫療院所,由基層醫療院所去做照護。
通訊診察放寬5類對象 衛福部拖1年未公告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老年人口已經占全國總人口的17.96%,而且平均餘命持續延長,到今年到9月底,百歲以上人瑞就破5000人。
而「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本來去年就預告要再增加擴大到包含慢性病長期用藥、疾病末期照護等患者,達到10類適用對象,但拖了快1年,至今還沒有完成公告。
對此,衛福部回應,主要是基層擔憂若慢性病照顧開放通訊診察治療,會全被醫院拿下,破壞分級醫療,目前已經和基層溝通,預估11月就能正式公告。
衛福部回應。圖/台視新聞台北/魏于恬、葉凌帆 責任編輯/朱怡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