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預估1至2年,日核廢水就會抵達台灣附近。圖/台視新聞
氣象局預估1至2年,日核廢水就會抵達台灣附近。圖/台視新聞

日本政府今(24)日排放福島核廢水,宣稱經過處理後只剩低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氚」。中央氣象局跟原能會合作擴散濃度動態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廢水會隨洋流朝北美洲流去,但在向東的過程中,少部分汙水會向南,約在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目前漁業署正密切注意,包含秋刀魚以及洄游性魚類鮪魚、旗魚的放射線物質含量;而有醫師則擔心,未來海產含有「氚」濃度過高,吃下肚恐會增加致癌風險。

日核廢水1-2年後到台灣 濃度4年後最大值

日本24日排放福島核廢水,引發全世界關注,中央氣象局和原能會也密切觀察廢水流向。根據原能會資料顯示,日本福島含氚的核汙水排放後,主要將沿著黑潮延伸流向東,一直到北太平洋洋流,歷經數年後流到台灣。

不過流動過程中,洋流間的中尺度渦流恐有少數含氚汙水,向南流往台灣東側海域。氣象局預估大約1至2年,這小部分污水就會抵達台灣附近,不排除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指出,雖然有部分核廢水會受洋流的擴散作用影響,不過基本上離台灣還是有一段的距離。

恐影響洄游魚類旗魚、鮪魚 漁業署密切觀察

專家分析,日本福島約落在北緯40度左右,恐會影響當地魚類生態,包含當地盛產的秋刀魚、加上洄游經該區域的旗魚和鮪魚,漁業署正密切觀察。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副所長葉明信表示,洄游性魚類的鮪魚、旗魚影響可能較大,強調這部分漁業署都有在採樣,若真的受影響也會盡快反應給民眾。

產含有「氚」濃度過高 醫憂恐增致癌風險

雖然日本政府宣稱核廢水將經過處理,只保留低濃度的氚含量,不過氚半衰期在環境約12.3年,代表12.3年後還剩下一半含量;若魚類體內殘留氚濃度過高,對人體恐造成危害。

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說明,雖然一張白紙就可以把氚擋下,不過海產有高濃度氚的話,還是有增加各個器官癌症的風險。日本福島排放核廢水的後續影響,全民和政府單位嚴正以待。

台北/楊祥瑜、葉凌帆 責任編輯/吳苡榛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