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的考古工作不斷有新的發現,像是恐龍化石的種類就相當多元,2013年科學家在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亞,發現了「鴨嘴龍」的化石,這是考古學界在智利發現的第5個物種的恐龍化石,透過3D重建技術,得以讓人類一窺牠的原貌。
「鴨嘴龍」揭密! 身長4公尺、生存於白堊紀時代
2013年智利南極研究所團隊,在百內國家公園附近一處山坡下方,發現了智利境內第5種恐龍化石,是距今7200萬年的鴨嘴龍,身長約4公尺,體重最重約1千公斤,智利研究員阿拉爾康說明,牠們用兩條腿或四條腿走路,主要特徵之一是牠們有上百顆牙齒,形成所謂的牙齒砲兵連,是白堊紀時代的草食性恐龍。
3D重建技術還原鴨嘴龍樣貌。圖/路透社、CNN事實上,考古學家這十年來在當地已經陸續挖掘出一百多件化石,並努力進行拼湊,透過3D重建技術,還原牠的樣貌,阿拉爾康說,牠們可能在此地存活下來,某種程度上智利有不少遺跡,在世界各地原始的鴨嘴龍漸漸絕種時,智利南部的鴨嘴龍存活下來。
英國發現新恐龍 「多刺甲龍」身上披甲有尖刺
南半球的智利讓人驚艷,北半球也傳來好消息。科學家在英格蘭外海懷特島發現新的恐龍物種,身上的披甲有尖尖的刺,屬於多刺甲龍,也生長在白堊紀,不過年代比鴨嘴龍還久遠。
科學家在懷特島發現新物種恐龍,身上披甲帶有尖刺。圖/路透社、CNN國際中心/劉泳暐 編撰 責任編輯/陳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