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指出,梅雨季期間相關的水患與災害,平均每年造成30億元的損失。示意圖/台視新聞
氣象局指出,梅雨季期間相關的水患與災害,平均每年造成30億元的損失。示意圖/台視新聞

台灣正值梅雨季,中央氣象局今(12)日發文示警,梅雨其實一直都不溫馴,短短2個月的雨量就占全年的1/5到1/3不等,而且也容易發展出高度致災的降雨型態,平均每年造成新台幣30億元損失,是台灣重要的氣象災害之一。

氣象局指出,梅雨季期間,有梅雨鋒面接近或通過的時候,也就是台灣要位處低壓帶,大氣變得相對不穩定,才容易下雨,因此即便說整個5、6月都是梅雨季,也不是整整兩個月都在下雨。而每道梅雨鋒面形成、移動時大氣的條件都不盡相同,因此特性也不太一樣,有的會移動的很快,有的則是近似滯留,因此每次梅雨鋒面接近時,降雨的型態、強度、持續時間都有差異。

氣象局進一步指出,有些梅雨鋒面影響時,台灣會出現連續數日的強降雨或豪雨,這也是梅雨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要出現這種高度致災的梅雨鋒面,除了夏季季風很重要以外,還需要其他高、低層大氣的條件相互配合,當這些條件都就位時,就會看到氣象局提醒大家這波梅雨鋒面「容易致災」,鋒面停留的附近都容易出現持續性的強降雨。

氣象局說,在梅雨季期間,有時候致災的甚至不是鋒面本身,比如台灣高聳的山脈,使得氣流遇到地形很容易就被抬升,有利豪大雨發生;而梅雨鋒面上非常不穩定的大氣條件,也容易發展出高度致災的「中尺度對流系統」,這些系統可以產生很劇烈的降雨,往往生命期又偏長,容易長時間的停留在同一區域,是梅雨鋒面上的「致災大魔王」。

氣象局提醒,面對梅雨季,不能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既定印象,那並不是梅雨的真面目,因為從過去到現在,梅雨季期間的強降雨,一直是台灣重要的氣象災害之一,梅雨季期間相關的水患與災害,平均每年造成30億元的損失,有時甚至會有損失超過百億的大規模災情,像是1981年的五二八水災、1984 年的六三水災,其他像是1993年、2005年、2006年、2012年和2017年都有廣泛大規模的災情。

責任編輯/朱怡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