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膨壓力仍然很高。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美國通膨壓力仍然很高。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美國即將公布最新2月CPI指數,通膨壓力仍然很高。直擊美國南方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當地物價,其中以雞蛋、牛奶、魚、牛肉等食物類漲幅最為明顯。而在當地生活的台灣人對通膨也很有感,一家人每個月平均生活開支,較一年前增加近10%,雖然預期今年薪資成長仍有4.5%到5%的幅度,但恐怕仍跟不上物價飛漲。

美國南方田納西州是美國音樂聖地,近年更悄悄成為商業和新興工業製造聚集重鎮,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美國通膨登40年高點後回落,物價壓力仍重,當地台灣人很有感。

美國製造公司財務長陳欣薇指出,一家他們家常去的印度餐廳,離家很近,像是羊肉咖哩,每一次來都會點。菜單他們在去年中的時侯有換,有一個餅是因為先生是吃素的,原來差不多是13、14塊美金,現在差不多是17塊錢美金。

旅美台人感受高通膨 以往蛋價僅1-2塊美金

外食和食物類漲幅尤其明顯,對購物心理影響特別大,搬到田納西州首府Nashville多年,在當地工作的台灣人陳欣薇,感受頑強難纏的高通膨,讓在家自煮成本都居高不下。

陳欣薇表示,當然蛋是漲幅最大的,因為蛋也是因為有禽流感,「以前COVID-19之前,蛋一打大概就是1到2塊錢美金,現在就是要4塊錢美金或是更高」。

陳欣薇說,牛奶也是,牛奶之前大概2塊多美金,現在就是要4塊錢美金;奶油以前大概一個是2塊錢美金,現在差不多要3、4塊錢美金;果汁感覺很強烈,以前去超市買都會有促銷活動買一送一,大概一、兩個月就會有一次,可是自從COVID-19之後,就從來沒有這種促銷活動了。

陳欣薇一家四口每個月生活開支,今年比去年整整多200美元,已經從高點下降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1月年增6.4%,連續20個月保持在5%以上,為1980年代初以來最長期間,可見下降速度緩慢。

因住房、天然氣和燃料價格上漲,對消費者造成影響,以陳欣薇家133坪,共五房三廳六衛的房子來看,2018年購入價錢88萬美元,現在更一口氣來到158萬美元,什麼都漲,但薪資漲幅跟不上物價飛漲。

陳欣薇表示,美國薪資大概2012年到2020年,平均成長大概是每年3%,2021年就是COVID-19過後,經濟開始復甦,薪資成長到4.5%到5%左右,2021年跟2022年都是如此。

陳欣薇說,「我們公司自己在2023年薪資的漲幅也是這個水平。另外整個美國的市場來說,2022年大家都知道最恐怖的,2022年整個通膨平均大概有8%,然後去年下半年開始慢慢有下降,但是坦白說在6.5%到6%之間,還是算非常高的」。

雖然強勁勞動力需求確保薪資增長,相對更高的通膨率,導致美國家庭的購買力持續減弱,而物品價格上升,擁有的錢不變或增加相對少,就會形成「錢變薄了」。

美民通膨有感 每月生活支出約5000美元「增7%」

同樣也住在Nashville,在當地大納城中文學校當校長的嚴秋燕,到美國17年的時間,不只對通膨也很有感,疫情前後日常生活與工作型態也起了重大改變,每天必喝的咖啡,直接漲了5毛到1美元。

嚴秋燕表示,疫情前大概有100多位學生,疫情的時候停課將近9個月,學生人數也下降大約50%。去年開始實體上課之後,回升到75%,從實體課轉到上網課非常辛苦,所以基本上有調升老師的鐘點費將近20%,這兩年通膨非常嚴重。

以嚴秋燕的家庭來看,每個月生活支出大約5000美元,增加了7%,並盡量做到20%的儲蓄,但美國政府大灑幣加劇通膨,美國個人儲蓄率,已從2021年4月的12.8%,一路下滑至2022年9月2.4%的低點。儘管在去年12月反彈至3.4%,但仍無法跟2020年4月最高點33.8%相比,顯示物價壓力依然沉重。

嚴秋燕指出,基本上生活用品上很直接,譬如說自己去Costco買東西,鮭魚有那種沒有使用抗生素、去皮的鮭魚片,以前一磅8.99美元,現在一磅12.99美元,漲了將近四成,所以也改變消費習慣,以前可能每個禮拜都去消費,現在可能就沒有那麼常去消費。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殷名慧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