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吃得好、動得少,血管也愈來愈「油」,罹患動脈硬化相關疾病的機率提高。從衛生署統計的10大死因看來,除了居第2位的心臟疾病,還有擠入前10名的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其他重大死因,都跟引發心血管病變脫不了關係。

由於高油、高鹽飲食,菸酒不忌,又沒有規律運動習慣,加上工作壓力大,心血管疾病對國人的威脅日增。有些人即使有三高疾病,也沒有積極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需做心導管檢查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因此,國內幾乎多數的區域級以上醫院,都已經設立了心導管室。

心導管檢查可得知心血管阻塞程度

心臟表面有3條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如果冠狀動脈任何一條、甚至3條發生嚴重阻塞、狹窄,供應心肌的氧氣不足,就會導致心絞痛。為了了解冠狀動脈血管的阻塞情形,就會安排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檢查是了解心血管阻塞程度的最好辦法。

以往心導管檢查多由大腿的股動脈進行,但近5~10年來,心導管檢查多已經改為從手部的橈動脈進入。心導管的內徑寬度僅0.2公分細,但長度約有100公分長,檢查前會給予患者局部麻醉,接著從患者手腕附近的橈動脈,插入特製無菌、不透光的導管後,順著血管上行,回溯到主動脈的源頭冠狀動脈開口處。

接著再打入顯影劑,進行X光攝影,觀察血流狀況,了解患者的冠狀動脈血管是否有狹窄及其嚴重度、發生狹窄的病變位置有幾處等,並且測量心臟內各腔室的壓力、含氧量等。檢查過程中,患者都維持清醒,進行中得要配合醫師指示,進行吸氣、吐氣、用力咳嗽等動作,整個檢查的時間約半小時到1個小時左右。

依心導管檢查結果,擬定後續治療策略

注射顯影劑時,有些患者可能會感覺到全身發熱、噁心想吐,但此時不必緊張,可做深呼吸,不適感會很快消失,但如果仍感覺很不舒服或有胸悶、發冷發熱、心悸、喘不過氣等症狀,可以立刻告知醫護人員,醫護人員會給予抗過敏處理。但檢查過程中需維持平躺,不要因為驚慌移動身體,以免影響檢查進行。

依據心導管檢查結果,可擬定後續的治療策略,經由心導管的X光攝影,若發現血管狹窄達50%以上,可先用藥物治療,如狹窄達70%以上,就算是嚴重的血管狹窄,這時醫師會建議進行氣球擴張術,加上支架治療,若是多條血管發生嚴重阻塞,則可能需要安排外科心臟繞道手術,否則若放任不管,日後很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猝死。

心導管治療的氣球擴張術,就是以特製氣球加壓後撐開血管,讓血管的內徑變大,接著移除氣球,並把血管支架永久卡在血管壁上,像鋼架一樣成為血管的支柱,維持血流的暢通。

延伸閱讀:
阿嬤突然手舉不起來,口水從嘴角流出,原來是突發腦中風,透過類似心導管檢查之手術,打通阻塞的血管
前一秒很正常、下秒就中風!醫示警「7類人注意」 出現症狀常以為是睡眠不足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