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學生時期都有讀過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篇章,但有中國民眾發現,以前背的版本明明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近來的國中課本卻是寫「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引發網友熱議。
原文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 網友驚:記錯了?
在學生時期研讀孔孟經典文選,不少人都在課本中讀過孟子這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近來中國網友熱議,明明記憶中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但現在的課本是寫「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難道是記錯了嗎?
「斯」解釋為這裡的意思 與「是」意義相同
不光在中國,台灣不少民眾背的也是「斯」這個版本,但原文其實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國文老師張璿表示,早期的原文是「是」人也沒錯,因為它是指示代詞,指的是這個,她也提到,之所以有「是人也」跟「斯人也」兩種版本,主要是會借用一些音相近或同音的字來使用。
而斯這個字也能作為代詞,表示這個、這裡,例如「生於斯,長於斯」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因此用「是」或「斯」,其實字義相同。
像是古裝愛情劇常寫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其實原文是「『直教』生死相許」,也是一種「換句話說」。
中文博大精深,形音義用法多元。圖/台視新聞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朱怡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