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新制將在明年元旦上路,司法院公布民眾對國民法官制度認知調查最新民調,83%的受訪民眾認同國民法官制度可以讓司法更好,為了去除民眾對國民法官制度的疑慮、增加參與意願,司法院也邀請實際參與國民法官模擬法庭的民眾分享心得。
司法院邀請曾參與模擬法庭的5位國民法官拍攝影片,分享參與審判的體驗,在今日召開的例行記者會進行首映,這5位國民法官職業分別是社工師、醫師、退休人士、健身房行政業務以及工程師,當接到通知時,他們不免擔心、排斥,在過程中逐漸轉為認同、支持,讓未來有機會擔任國民法官的民眾能了解到,不需要懂法律也能參與審判,每位國民法官的想法都很重要,法官也會盡力提供必要協助。
司法院也邀請一名曾擔任國民法官的劉小姐到場分享,劉小姐說,一開始對自己擔任國民法官是懷疑的,「沒有法律專業背景的人,真的可以做好國民法官嗎?」但在全程參與模擬法庭後,劉小姐進一步深刻體會到,台灣的司法經常被認為是不接地氣,「到處都能看到恐龍法官」,將來民眾可以直接參與審判,近身了解、參與司法審判運作。
劉小姐表示,或許還是會有批評,但這些批評會是比較有所本、比較貼近真實。劉小姐也認為,新制度上路不可能是完美的,是需要全民共同付出與參與,她相信擔任國民法官的民眾會嚴正地看待自己的職責,積極地維護公平正義。
司法院也公布最近一次民眾對國民法官制度認知調查報告,民調結果顯示,有81.3%的受訪民眾知道國民法官制度,相較於2年前(2020年12月)的民調結果,認知度上升25.3%,進步幅度達45.2%;另有83.0%的受訪民眾認同國民法官制度可以讓司法更好,相較於2年前的民調結果,認同度上升19%,進步幅度也達29.7%。
有61.5%的民眾願意擔任國民法官,分析國民法官願意擔任國民法官的前三大理由,分別是提供審判不同角度的多元觀點(86.2%)、讓司法更透明(84.7%)、讓社會上的不同意見可以互相交流理解(83.2%)。
民眾可以配合參與審判的天數,則以3天以內為最多(34.1%),但若以4-5天的審判天數來觀察,包括回答多少天都願意配合(16.7%)、超過30天(0.9%)、16-30天(1.5%)、11-15天(2.5%)、8-10天(3.5%)、6-7天(10%)、4-5天(10.8%)的民眾加計結果,則有45.9%的民眾可以配合。
司法院說明,這次民調是於11月1日至11月21日實施,由循證民調有限公司執行,使用「電腦輔助市場行銷調查系統(CAMI)」進行電話(市話+手機)訪問,有效樣本為1068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林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