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明(右)否認對鄭明典(左)生氣,強調兩人是好友。圖/翻攝自Facebook@weatherrisk
彭啟明(右)否認對鄭明典(左)生氣,強調兩人是好友。圖/翻攝自Facebook@weatherrisk

近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溫下降,台北測站今(14)日上午更測到14.2度低溫,已經達到大陸冷氣團的標準。氣象局長鄭明典今日上午在臉書上表示,「新制用四捨五入,14度達門檻,這是入冬第一波大陸冷氣團!」而天氣風險總經理彭啟明則留言「改(新制)的時候,是否能和氣象界多溝通,不是單一來決定!」網友紛紛討論彭啟明是不是為了新制在生氣,引發「氣象戰」。

下午時,彭啟明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他和鄭明典本來就是相互尊重的好朋友,認識他的朋友就知道,他的EQ還行,很少會生氣,標題有點嚴重了,否認對鄭明典生氣;他也另外說明,新制改成四捨五入的方式,會有幾個問題浮現。

彭啟明舉例24節氣,表示國人的習慣養成已久,尤其節氣對應的文化習俗,要改變成符合台灣特色的節氣名稱需要三思,因為民眾要接受很困難。他也提出,冷氣團、強烈冷氣團或寒流到底是幾度?相信很多國人都答不出來,但每次只要媒體一報導「恐達寒流」,都會點擊率暴增。

彭啟明表示,溫度本來就很難預測,四捨五入的方式這樣一改,有幾個問題浮現。第一,按照這樣四捨五入來算的話,等於每一個分界都加了0.4度,很多人會覺得,這樣下去未來冷氣團或寒流的發生機會,統計上會變多了。第二,如何去預報或重新定義14.4度或14.5度? 這和14.0度或14.1度問題不是一樣的嗎?

第三,長久習慣的不同名詞對照溫度及應對方式,現在都因為提高0.4度,可能都要重新習慣調整,往小數點計較了,這對許多農漁民習慣了什麼標準該有何作為,都將會是困擾,別小看0.4度,差距也不小。第四則是最嚴重的,國中、國小的地科或地理考試都有考這個問題,若要調整成這樣,以後考題和課本要整個改編了。

彭啟明說,氣象訊息的傳播,從上游的預報中心或民間氣象工作者,或是中游的氣象主播或傳播媒介,都一起面向下游的大眾使用者,或是氣象界的學術及防災單位,相關使用者都很多。他表示,真的會建議氣象局如果要做這樣的決策,應該把各種相關利害族群溝通說明更清楚一點,採納多元意見會比較妥當。

彭啟明最後建議,從一個氣象媒介的使用者及傳播者來看,建議台灣不需再用這個名詞定義到底冷不冷,就直接說幾度,例如10到12度,或10度以下,很少有國家會額外創造名詞來解釋溫度的,頂多是類似防災方式,低溫的預警燈號來提醒實際的防災作為,這可以避免媒體自創「霸王級寒流」這種形容詞,讓大家恐慌。

另外,彭啟明也建議,教科書不要再考冷氣團、寒流是幾度了,一點意義都沒有,同學要理解的事情很多,不需要背這題了。

至於天氣風險公司的預報團隊,傷腦筋的會是如何報14.4、12.4、10.4這種會被四捨五入掉的溫度。彭啟明說,還是遵循他們的習慣,用一個區間來告訴大家,例如台北市的氣象站溫度週末會是8到10度,空曠地區會到6到8度,這樣的方式來代替,會提到符合氣象局定義的寒流標準。

責任編輯/王馨郁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