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打輸液補充水分。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團團」打輸液補充水分。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今(26)日公布大貓熊「團團」第2次磁振造影檢查結果,病灶區域明顯擴大,病程進展快速,腦部惡性腫瘤的機率大幅提高,但未進行侵入性切片檢查,仍無法百分之百確認。園方說,「團團」腦部病灶有逐漸往下、往前擴大的現象,目前採取類似人類的安寧治療模式的舒緩照護方式,讓牠能盡量舒服過每一天。

「團團」腦部病灶往下、往前延伸 園方改採舒緩照護

大貓熊「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陸續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躺著或趴著進食和休息的時間變長、動物訓練時無法像過去一樣,依照指令用鼻子碰觸到目標棒的情形,接下來緊密觀察到「團團」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甚至不到以前平常的一半,後肢步行狀態亦不復以往。為了儘早確認「團團」的病況,台北市立動物園安排「團團」於上週六再度接受腦部MRI等檢查。

園方表示,「團團」第2次MRI影像顯示腦部病變除了既有的病灶外,病變部分有往下、往前延伸的現象,且出現腫塊效應,導致牠現在不只後肢明顯無力,對影像的反應也比較慢,顯示病灶往重要神經元影響,所以才會有相關的臨床上的症狀出現。

而病灶是什麼原因造成,園方說,考量「團團」近期的臨床表現與此次對麻醉反應、甦醒恢復時間延長等,反應已經不是那麼良好,若再一次麻醉進行深檢,風險會提高非常多,或許再一次麻醉都會熬不過,決定不再對牠進行麻醉或侵入性檢查,所以也無法百分之百確認病情發生的原因,不過以病程進展,是以偏向惡性方面認定。

園方提到,為維護動物福祉為優先,目前改採舒緩照護方式照顧「團團」,跟人類的安寧療護很像,主要針對可以緩解症狀的部分去處理。

「團團」有機會重新見客?園方:暫不會讓牠回到展場

至於「團團」還能活多久?園方沒有正面回應,僅強調牠在短短一個月病程進展如此快速,「團團多陪我們的一天,我們都是很感激,牠其實也是很努力陪大家,我們也是盡我們所能照顧醫療」,目前可以的話,就是讓「團團」盡量能舒舒服服過每一天,在大家的祝福和陪伴下可以度過。

另外,園方也說,由於「團團」出現後肢無力狀況,考量展場環境比較複雜,對牠行動負擔較重,暫時不會讓牠回到展場,會安排相關直播或影像,讓民眾透過螢幕表達對「團團」的祝福。

責任編輯/朱怡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