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接連出現MIS-C個案,不過有醫師指出,國外發生MIS-C的個案以8至10歲孩童較常見,但台灣卻是5歲以下的個案占比超過半數,不太合理,懷疑有可能被過度診斷了!
5歲以下易遭多病毒感染 醫:不全然是新冠
COVID-19疫情持續,小朋友陸續施打疫苗,增加保護力。不過感染科醫師黃玉成觀察到,國外發生MIS-C個案以8到10歲的孩子較常見,但台灣卻是5歲以下的個案占比超過半數,不太合理。
黃玉成推測,5歲以下的幼兒容易面臨不少病毒感染,血小板偏低或是肝指數升高也是常見的表現,他認為這些被通報為MIS-C的個案中,不全然都是感染新冠肺炎,有可能被過度診斷了!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玉成。圖/台視新聞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則分析,5歲以下的族群幾乎都沒有打疫苗,他們感染後,發生MIS-C的機會就會增加,「但比例比國外增加,是不是跟種族、體質有關,也不能完全排除。」
新症狀免補通報 醫指恐低估其他重症比例
黃玉成也點出兒童重症通報的另一個問題,如果確診通報時,只有發燒、流鼻水等症狀,幾天後才發生哮吼,因為目前沒有規定要補通報新症狀,因此擔心MIS-C以外的其他重症比例可能被低估。
Omicron感染威脅高 研究:是Delta的千倍
除了兒童重症問題備受關注,醫師姜冠宇引述知名的自然期刊研究指出,打過三劑疫苗的Omicron患者,對著喇叭狀的搜集器唱歌、喊叫30分鐘,透過細小氣溶膠釋放出來的病毒RNA,恐怕是感染Alpha或Delta病毒患者的1000倍。
姜冠宇表示,研究是模擬餐廳的環境,氣溶膠比飛沫的顆粒會更小,所以它能夠飄向更遠的地方,如果有可能你跟感染者是不同桌,也有可能會被傳染。
姜冠宇根據研究強調,即便接種過第三劑,但如果染疫後,在密閉環境呼吸、說話、咳嗽或打噴嚏,對他人來說都是威脅,得特別注意!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朱怡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