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於7月22日相隔約4小時所拍攝的冥王星(圓圈內),可看出其與恆星不同,前(圖左)、後(圖右)已有明顯移動。圖/台北天文館 提供
臺北天文館於7月22日相隔約4小時所拍攝的冥王星(圓圈內),可看出其與恆星不同,前(圖左)、後(圖右)已有明顯移動。圖/台北天文館 提供

台北天文館於7月22日透過位於澳洲賽丁泉天文臺的望遠鏡,拍攝到矮行星「冥王星」的蹤跡。天文館表示,冥王星直徑只有2,370公里左右,比地球和月球都小,在7月21日達到離地球最近、也最亮的位置「衝」,不過即使在最近、最亮的狀態下,視亮度也僅14.3等,難以一般的望遠鏡觀察。

「九大行星」是所有30歲以上民眾都耳熟能詳的名詞,不過其中最遙遠的冥王星在2006年8月被改分類為「矮行星」,從此九大行星走入歷史,「八大行星」成為太陽系行星數量的標準答案。

不過就算被改為矮行星,冥王星依然在軌道上運行,並在7月21日達到離地球最近、也最亮的位置:「衝」。天文館表示,冥王星即使在距離最近時,仍有將近50億公里之遙,即使最亮,視亮度也僅14.3等,比肉眼可見最暗程度還暗1,300倍,以一般的望遠鏡難以看見,天文館更於7月22日透過位於澳洲賽丁泉天文臺的望遠鏡,拍攝到它黯淡的蹤跡。

以不同顏色標示冥王星表面不同的地形。圖/台北天文館 提供

天文館指出,冥王星的直徑只有2,370公里左右,不僅比地球小,也比月球還小。它於1930年由美國天文學家湯博(Clyde Tombaugh)發現,成為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以247.68年的周期環繞太陽而行,從發現至今尚未繞行太陽一圈!目前只有美國的新視野號探測器曾於2015年飛掠時做了一些探測,發現冥王星地形複雜而微妙,有山脈、冰原、深谷與沙丘等,若以不同顏色來代表,彷若一幅彩虹影像。

冥王星上的沙丘地形。 圖片來源:美國航太總署(NASA)

責任編輯/吳東穎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