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出現數起MIS-C案例,但其實此症候群在國際間已不罕見。圖/畫面攝自AP
近日國內出現數起MIS-C案例,但其實此症候群在國際間已不罕見。圖/畫面攝自AP
  • 美國及澳洲出現多例MIS-C,大多發生在6-12歲孩童身上
  • MIS-C發生率僅1/3000到1/5000,已可用可體松藥物治療
  • MIS-C容易與川崎症混淆,專家建議盡快讓兒童接種疫苗

加拿大小男孩雅各,連續發燒4天後住進了醫院,身上伴隨紅疹、頭痛等症狀。這次住院,距離雅各確診新冠約一個月,而且當時沒有症狀,不過雅各的例子並不罕見。蒙特婁兒童醫院收治了數十名像雅各這樣的病童,他們的症狀聽起來和台灣近來出現的病例非常像,都是確診新冠約一個月後,突然高燒好幾天、腹瀉、出紅疹等。

美澳出現多起MIS-C 最常發生在6-12歲孩童

全球各地都有孩童出現所謂的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後群,英文簡稱MIS-C,兩年多來美國累計超過8200例,澳洲也有超過120例。

台灣馬偕兒童醫院醫師黃瑽寧提醒家長,孩子染疫康復後不能大意,二到六週內若有持續發燒,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或頭暈等其中一個症狀,可能就是MIS-C。醫師解釋MIS-C是因為新冠病毒清除後,身體免疫反應卻還不穩定,引發心臟、肺臟、腎臟、腦部、皮膚和眼睛多處發炎,嚴重的話可能死亡,MIS-C最常發生在6到12歲孩童身上,但從0到19歲都有機率。

發生率1/3000到1/5000 可用可體松藥物治療

國外專家估算,染疫兒童間的發生率約3千到5千分之一,黃瑽寧醫師補充好消息是亞洲人的發生率比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少五成。加上Omicron誘發MIS-C比率比其他變異株低,台灣家長不必過度擔心。萬一不幸併發MIS-C,也不用太恐慌,醫界目前已知如何治療。

MIS-C易與川崎症混淆 盡快讓孩童接種疫苗

2020年5月,美國剛出現MIS-C案例,醫界還摸不著頭緒,而且很容易和川崎症混淆。至於為何免疫系統不穩定,MIS-C會不會帶來其他影響,目前醫界還不清楚,但國內外專家都同意。盡快讓孩童接種疫苗,不僅是針對新冠,更是對MIS-C最佳的防護之道。

責任編輯/謝文浩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