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波及不少幼童,現在還出現國內首例嚴重後遺症的個案,有一名10歲男童4月底輕症確診、2天後痊癒,但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卻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緊急送進加護病房治療才救回。

有專家提醒家長,MIS-C發病前沒有徵兆,通常在染疫後2到6週發生,如果有出現發燒、腹瀉、起疹子等情況,就要立刻就醫。

染疫童康復隔1個月 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兒童打新冠疫苗,不只要防止確診後併發重症,還要避免出現嚴重的後遺症!國內出現首例,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個案,一名10歲男童4月底確診症狀輕微,2天後就痊癒,但沒想到一個月後,5月28日到31日期間開始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還出現紅疹、手腳腫脹的症狀。

染疫童康復隔1個月 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圖/台視新聞 製圖

男童的血壓更是在6月1日時不穩,送進加護病房治療後,醫師研判是多系統性發炎症候群,所幸經過5天治療病況已經穩定下來。收治個案的台大醫師也直呼,真的不希望再出現第二個案例,還有醫師說,前2年台灣防守的很好,這種病人一個也沒有,如今是「要打仗的時候了」。

染疫後2-6週發生 童發燒腹瀉起疹子要當心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某些體質特殊的兒童,在差不多過了一個月以後,體內產生很強的發炎反應,那這個發炎反應,影響到兩個以上的器官,而且有一些會影響心臟的冠狀動脈,冠狀動脈如果塞住的話就會心肌梗塞,那是有生命危險的。」

醫師吳昌騰也在臉書上表示,MIS-C的臨床表現會發燒到39至39.5度,合併多系統的炎性症狀,發生時間大概會在染疫後2到6週,臨床症狀可能會嘔吐、腹痛、腹瀉,出現皮疹、手足肢端腫脹,甚至心肌功能、冠狀動脈異常等等,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病童會併發休克。

發生MIS-C時會發燒到39至39.5度,合併多系統的炎性症狀。圖/台視新聞 製圖

根據國外統計MIS-C的發病率,在Alpha株流行期間每10萬名確診兒童約有54.5例,Delta株流行時則有49.2例,雖然Omicron流行期間降到3.8例,但因為它併發症高、冠狀動脈異常的比率約有10-50%,也有1-2%的死亡率,因此千萬不能輕忽。

MIS-C併發症高,冠狀動脈異常的比率約10-50%,也有1-2%的死亡率。圖/台視新聞 製圖

「希望不要有第2例」 醫師苦勸:趕快打疫苗

黃立民表示,醫學上沒辦法預測誰在染疫一個月後會產生MIS-C,台北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洪妙秋則說,多系統性發炎症候群好發在大一點的孩子,大約是5到15歲的年齡層,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銘泰也在臉書發文說,一直苦口婆心勸家長帶小孩打疫苗,是給予孩子們最重要的保護方式之一。

台北/鄭伊珊、陳建國、陳欽順 責任編輯/吳東穎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