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多次向指揮中心喊話,針對有症狀的快篩陽性民眾提供抗病毒口服藥,不過指揮官陳時中擔心,快篩會有假陽性問題,要求快篩陽性必須再做PCR,確診後才能投藥。
不過就有專家認為,抗病毒口服藥越早給,就越能降低住院和死亡率,建議指揮中心如果擔心快篩會有偽陽性,可以拿國際大廠的快篩試劑做二次快篩檢驗來取代PCR,不只降低假陽性風險,病患也能提早拿到口服藥。
憂假陽性投藥恐交互作用 各界「投藥」看法不一
對於快篩陽性民眾得再做PCR,才能投抗病毒口服藥,不僅地方和中央看法不同調,更掀起討論,有一派的人支持現行給藥制度,認為快篩會有5%到12%的假陽性,尤其抗病毒口服藥Paxlovid會和100多種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萬一民眾是假陽性還投藥,可能會引發併發症。
不過也有人反對現行制度,認為確診者已經很不舒服,卻仍要排隊做PCR,不僅增加醫療量能壓力,還會延遲給藥時間。
「兩次快篩」取代PCR 專家:降低假陽性機率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就建議,政府可以針對快篩陽性者加做第二次快篩,以取代PCR,如果結果還是陽性,假陽性機率就會小於5%。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圖/台視新聞李建璋表示,「透過第二次快篩,可能可以由醫護人員採取高品質的檢體,譬如從伸到鼻咽裡面採檢體,用國際大廠認證的快篩,做兩次快篩都陽性的時候呢,就可以把假陽性的機率減到最低。」
及早投藥有助降死亡率 醫籲簡化給藥流程
李建璋也搬出原始臨床試驗顯示,若於5天內投口服藥,能降低88%的住院和死亡率,但如果更早在3天內就投藥,則可以降低89%,千萬別小看這1%,因為假設台灣最後有20%人口都感染,這1%是代表的是上千條人命,建議國內應該簡化給藥流程,才能加快給藥速度。
及早投藥有助降死亡率,醫籲簡化給藥流程。圖/台視新聞 製圖
李建璋表示,「如果能夠用這個兩次快篩,在同一個定點取藥,我想就可以更大幅縮短拿藥的時間」,有鑒於國內疫情單日確診接連破萬,和原本中心結構量能設計不同,他也呼籲指揮中心的防疫思想要從「中心化」改成「去中心化」,防疫最終戰才能成功,避免災難發生。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吳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