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兵役期僅四個月,教召只有14天,是否要延長引發熱議。圖:台視新聞
台灣兵役期僅四個月,教召只有14天,是否要延長引發熱議。圖:台視新聞
  • 四個月軍事訓練及14天教召期短,兵源不足,未來是否延長兵役
  • 軍官人數不足,恐造成戰力空洞化,經驗與統帥能力是勝負關鍵
  • 國際局勢緊張,強化全體的防衛,兵役期與教召質量該如何調整

第一批新制教召結束後,各方也開始討論成效,外界對於拉長教召的時間跟訓練質量,都持正面態度,卻也發現如今軍營中的最大問題,就是軍官數量不足,擔心動員後,若沒有合適的指揮官,恐怕造成戰力空洞化,尤其近來受到烏俄戰爭的影響,國際局勢相當緊張,這也讓台灣的兵役制度,再度引發討論,一般人只需要接受四個月的軍事訓練,萬一發生戰爭,是否足以應對。

保家衛國兵源不足 兵役訓練期短成果有限

根據今年1月1日成立的全民動員防衛署資料,現行列管後備軍人有230萬人,24小時內可以集結20到30萬左右的後備部隊,期盼經過新式教召後,能產生更強大的向心力,增強國防力量,甚至還有專門的機關,負責讓後備部隊能熟悉武器,並且有迅速集結的能力。

專家分析,台灣數於海島國家,若有敵軍來犯,第一波還是會屬於空軍和海軍的戰場,短時間內還輪不到後備部隊上場,然而陸軍跟海空軍也不一樣,海空軍的兵器養成跟作戰訓練,要花很多時間,不可能將教召員在教召專長復訓之後,派去開陸軍戰甲車,所以,一般來說,教召員通常只是擔任基層的步槍兵。也就是說,動員的後備部隊,不能只看人數的多寡,而是要走精銳路線,在任務分配上也得清楚明確,所有召員進行的課程,都是單一種類,沒有作出戰時明確任務劃分,是未來可以加強的地方。

軍官培育難戰力空洞化 統帥能力是勝負關鍵

多數的專家、學者,對於加強教召時間跟力度,都持正面態度,但最大的問題卻不在基層兵力,而是軍官人數嚴重不足,專家表示,根據2020年統計,國軍後備部隊的軍官,只有需求數的40%,士官只有需求數的56%。後備步對軍官不足,可能會導空軍,甚至後勤部隊的長官,得擔任步兵排長的位置,和本身專業訓練不同,造成戰力空洞化。在戰爭當中勝負關鍵,往往都跟經驗和統帥能力有關。

這些幹部培養起來並不簡單,以台灣目前兵役僅僅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專家認為,要培育出合適的軍官,恐怕很難。台灣的兵役制度,早期是採徵兵制,從1990年開始,屆齡的義務役男得服役2年,但2000年以後,逐年遞減,到2008年,只需要服役1年,2013年更只剩下四個月的軍事訓練,2018年更正式採用徵募並行的方式。如今國際局勢緊張,加上烏俄戰爭,烏克蘭被迫全民皆兵,有鑑於此,台灣未來是否要延長兵役,增強國軍戰力。

審慎評估增加教召質與量 凝聚國民的防衛意識

相較於台灣兵役,目前只有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同為亞洲國家的南韓,為18到23個月,越南1年半到2年,新加坡2年,而在以色列,女性也要當兵2年,男性則是2年半,整體看來,台灣不只兵役期限短,連教召也只有短短兩週,要強化國防實力恐怕不易。

專家認為,如果無法拉長台灣的兵役期限和教召長度,其實還是可以從訓練內容和方法著手,所有召員進行的課程,都是單一種類,沒有作出戰時明確任務劃分,是未來可以加強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得凝聚國民的防衛意識。學者表示,既然台灣必須要強化全體的防衛,所以全民國防,以及教召的質與量的增加,都是一條必須要走的路。

戰火無情,沒人希望發生戰爭,但隨著國際情勢緊張,若真有那麼一天,台灣的軍隊是否能保家衛國,從教召到兵役制度,如何改善,都值得深思探討。

台視新聞/黃奕傑/吳青駿 責任編輯/許馨心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