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紅蟳常被用來做成各式料理,而最近捕鰻苗季剛過,加上目前蟹苗的價格比以前高,在台南北門掀起捕蟹苗熱潮,不過紅蟳人工養殖存活率低,水產試驗所積極提升技術,已經將育成率從1成5提高到3成5。
紅蟳人工養殖存活率低 市面80%仰賴進口
桶子裡好幾隻小小的蟹苗,身長只有0.2毫米,兩顆大大的眼睛,被稱為「大眼幼蟲」,等到長大後就會變成美味的紅蟳。
紅蟳又叫鋸緣青蟹,成長過程先從蟹苗開始出現雛型,變成稚蟹,再到成蟹。蟹苗和稚蟹今年價格落在2~3元,身價比過去還貴,台南北門也掀起捕蟹苗熱潮,北門漁民王先生表示,幼苗價錢不一定,這一隻賣3元,要長成紅蟳,大概要養4~5個月。
捕鰻苗季剛過,加上魚苗和蝦苗價格沒以前好,漁民準備好工具, 搶撈野生蟹苗要賣給養殖場,用小碗撈起一看,裡面好幾隻魚苗游來游去,要找到小小蟹苗蹤影,可是考驗漁民眼力。
「田間養成蟹苗」試驗 育成率可提高至3成5
只是紅蟳人工養殖存活率低,台灣有80%的紅蟳都仰賴進口,水產試驗所也積極研究養殖技術,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育甄表示,「傳統養殖模式都是買野生的蟹苗放到田間養殖,育成率大概僅有1成到1成5左右,我們建立了從種蟹抱卵技術,育成率可逐漸提高到3成5以上」。
把育成率提高,期望未來傳給在地養殖業者,讓台灣人也能享用到自己產出的紅蟳。
台南/黃富祺、陳怡瑄、柯承浩 責任編輯/林均